《關關雎鳩》又名《沉淪的校花》是一部長篇校園愛情小說,《關關雎鳩》記錄70年代生人的青春曆程。主要講述的是校園才子耿瀟和兩個女孩孟蘩、楊雪萍之間的愛情故事。一個是紅玫瑰,熱情率真,又有些任性、虛榮;一個是白玫瑰,溫柔婉約,善解人意。它又是一部「七十年代人...
正文
前言
——讀趙孟《關關雎鳩》又名《沉淪的校花》《關關雎鳩》是一部標准的愛情小說,語言標准,內容標准,套路標准。
依我曆來對愛情小說的不屑看法,大多都處理不好生理期和心理期上的關系。身在其中的年輕人來寫,可能鮮活生動,但往往會小兒科,忸怩發嗲,給過來人看,很大的可能是「止增笑爾」;而時過境遷來回憶的,情感估計能收放自如了,但又不免束手束腳,情節幹癟,如油浮於水,終究隔著點什麼。但這篇,顯然是個意外。我把它理解成是作者對愛情小說的致敬之作,也就是說,他是把那些優秀小說進行大雜燴後的集大成者。這些被集成的作者起碼應該包括王朔、村上春樹、慕容雪村、痞子蔡、唐釅,等等等等。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蹦達,自然脫不開模仿借鑒一說,這篇也不例外。小說的內容無非就是大學校園常見的那些風花雪月,模式走的也是愛情小說慣用的先搞笑後悲情的調調,所有人物的個性特點顯然也是事先預謀好的,剩下要做的就是對著人物標簽作與之對應的情節構思。顯然,這是個毛病,它造成情節發展完全是一根筋式的往下捋,連花開兩朵,單表一枝的簡單技巧都不講。另外,個別地方巧合不巧,偶然非必然也是有的。但我必須得說,這些不足在作者真誠的文字面前,統統可以忽略不計。趙孟的感情造勢實在太厚實了,撐得滿,繃得緊,捂得實,發得猛,每一個著力點,都落在了我們極需慰藉極為受用的那個點上,痛快淋漓,無孔不入。想想,洋洋灑灑30萬字啊,就在那麼點情愛糾纏的破事裏做文章,對作者和讀者是一種怎樣的考驗?可他偏不信這個邪,將挑戰轉化成了機遇,字字溢滿沸沸揚揚的愛,卻並沒讓人感到膩歪。所以在小說裏,雖然個別細枝末節讓人不耐煩,但男主人公與兩個女孩具體而鮮活的感情糾葛還是太揪人心了,愛之甜,愛之傷,愛之恨,愛之悔,真真切切,結結實實。起碼,我是感同身受並心甘情願一頭栽進去的。青春依舊的歌,不斷重演的故事,它勾起我的回憶了,而且這種遐想是連貫且遞進的,想一下,又想一下,再想一下,還想一下……直至陷入想想又不敢想的兩難境地。哎呀,簡直讓人抓狂。
小說集搞笑煽情於一體,輔助工具有三:古典詩詞,金庸小說,政治術語。此三點被作者活學妙用,即便有生硬造作之處,但整體看來,搞笑效果還是無往而不利,煽情效果更是無堅而不摧。很明顯的一點,小說情節從頭至尾幾乎都在老夫的掌控之中,但結尾的震撼還是排山倒海而來,甚至讓人猝不及防,不忍卒讀。奶奶的,那種感覺,幾乎是腦中悶棍,眼前一黑。直至掩卷長歎,這心啦,還是拔涼拔涼的。
《關關雎鳩》是對青春歲月的祭奠,它是作者為自己的青澀歲月虛構的一個理想家園,在那個烏托邦裏,愛情幾乎就是全部,生活的其它也只是點綴一種,但或許正是如此,小說也越發至情至性,讓人不能釋懷。「開始的開始,是我們唱歌,最後的最後,是我們在走……」這一走,或許就再也回不去,但青春作證,在那個楊柳依依的年代,我們揮淚如雨,心澄如雪,那些沖動,那些等待,那些甜蜜和憂傷,終是無怨無悔-
序‧‧為了忘卻《關關雎鳩》
趙孟兄的已經出版。一直想說點什麼,因為頗有一種不吐不快的感覺。
之所以沒有趕上時間,是因為我上天涯看小說的時候,總是先找那些已經結了尾,並且點擊率頗高的帖子,或許是看得比較投入的緣故吧,心中實在無法忍受故事不斷停頓的煎熬,尤其無法忍受那些「太監貼」。但這樣也就失去了參與其中的樂趣。其實網絡小說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互動性,作者影響著讀者,讀者也通過回帖影響著作者。我讀小說的時候,總是先讀一遍正文,然後再讀一遍,多讀讀回帖,可以看到許多非常有意思的東西,如果我的出版商,我就會出一本「網批版」,把一些精華回帖也選進去。
在眾多的網上小說中,「校園文學」——這裏用這個詞或許不對,應該說是以大學說話為題材的小說——是一個主流,同時它們都擁有一個主題,那就是「愛情」。回顧本人的大學四年,並沒有經曆什麼可歌可泣的愛情,但依然會為那些故事所感動,這又是為什麼?——對前一句話,加一個注釋,把「可歌可泣的」去掉,本句依然成立——我想,首先,「愛情」是亙古不變的主題,其次「大學校園」是「愛情童話」最理想的場所。我們無法采訪老夫子,問他是不是由於「愛情」是最重要的情感,所以才把「關雎」作為《詩經》的開篇,但「關關雎鳩」千古吟唱,至今「與我心有戚戚焉」,這足以其的永恒魅力。而安徒生的童話告訴我們,從孩提時代起,我們就為愛的美好所吸引。但是無論是安徒生的灰姑娘、海的女兒,還是金庸的笑傲江湖,都是我們現實所無法企及的,於是大學校園就成為現實與理想的結合點。——試想一下,中小學行嗎?那叫早戀或早早戀,並且我們處於家長的嚴密監控之下;而一旦離開校園,我們將不得不面對現實的種種問題,許多描寫現實說話的小說要深刻得多,但理想和浪漫減少了許多。大學裏還有許多浪漫與理想的要素,青春、張揚、許多顆心強烈的碰撞,正象一本網絡小說寫的「我們對大學充滿抱怨,但許多年以後,我們的記憶裏只剩下了大學生活。」
由於大家都喜歡回憶吧,於是就有許多人寫或看「校園文學」,時間長了,「校園文學」成了一種套路,以追美女為主線,穿插一些煽情的單元,靠貶弟兄們打哄鬧磕,……也就讓人有些疲了。在這些作品中唐釅的《等愛上鉤》和趙孟的《關關雎鳩》仍然給人以極大的震撼。前一部這裏不做評論,只談談後一部。
——以王騷式的太極拳揮舞了一陣子,總算到主題了。
從情節的角度講,《關關雎鳩》仍然演繹了一個比較老套的愛情故事,有人說它是「校園版的『笑傲江湖』」,不是完全貼切,也差不多。但是作者卻將其表達的如泣如述,如醉如癡。作者在後記中說:「我的小說觀念是很樸素的。首先,要好看。也就是說,情節要好,要能夠吸引人。」這一點他做到了。
場面分析該小說吸引人的地方首先是場面的描寫,比如說孟蘩的出場:「」我是外語系91級的,我叫孟蘩。孟子的孟,蘩嘛,就是草字頭底下一個繁華的繁。我最喜歡的是唱歌,現在已經加入了校合唱團。但是我對表演也很感興趣,希望能夠和大家做個朋友!說完了!「
她說話頻率極快,劈劈啪啪爆豆子一樣,但是每個字都非常清晰,幹脆利落地就說完了。而且她的聲音甜美清脆,果然不愧是唱歌的。她是那種時尚女郎,穿得比較新潮,頭發看似有點零亂地紮在腦後,額前隨意地垂下幾綹亂發,卻顯得更加性感而富有挑逗性。黑色的緊身衣上用金線繡著一朵大大的牡丹,牡丹下面就是她的熟透了的胸脯。很顯然,這驕傲堅挺的胸脯也給了孟蘩極大的自信,她說完的時候把兩手往後一背,大眼睛忽閃忽閃的,身體微微前傾,好像是表示謙虛的樣子,但我認為她的真實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展示她胸前美妙的曲線。
我聽到了身旁陸小林吞唾沫的聲音。
「一共用了300餘字,將這位青春美女的聲、形、性(格)(最後幾句)、及殺傷力淋漓盡致的表現出來,她仿佛從電腦屏幕上躍出,跳到我們面前。
接下來一段也非常有意思,我就不用作者的鉛字充實這篇文章了,大家可以看小說的「20」「21」章,描寫非常細致,特別是「握手」、「沒有握手」,加上心理活動的描寫,把初識時欣喜和忐忑表露無疑。這段故事還不算完,作者在後來的文章中又以孟蘩的視角把整個故事敘述了一遍,其中「我」的狼狽在她的眼裏卻成了一種「高傲」和「自負」,讀到這裏,我們不禁莞爾,——這對冤家。需要說明的一點是,孟蘩的視點是有其合理性的,因為「我」當時的目標是楊雪萍,這種眼中有「她」,心中無「她」的眼神與別人絕對是不同的。
類似的可圈可點的地方還有許多,比如三個女生見面時,幾句「土話」不僅把小女生見面時的那種唧唧喳喳渲染得非常鮮活,而且把「土話」的魅力展示得淋漓盡致,撲面而來的氣息,隱然有超越《天龍八部》中阿碧出場的氣勢。
文中有多處描寫「我」、孟蘩演出的場面,包括校園文化藝術節的演出、女生樓前面的演唱會、在興州大學的演出、等等,具體的細節各異,但那種喧囂與熱鬧體現得都非常好,送著作者作為演出者的描述,我們仿佛是進入圓形競技場的角鬥士,隨著看台上人群的歡呼,我們也熱血沸騰。
而在文中「我」與孟蘩的一些愛情場面的描寫則極盡唯美,作者用詩、用歌來烘托氣氛,並且在兩情相悅時,在情變時,再次吟頌這些詩歌,突出了情感的震撼力。難怪「梁惠王」看了一段時不僅評論說「真他媽浪漫,還念詩,迂腐啊。」
文中最震撼的場面,也是作者極力要表現的場面是「我」與孟蘩表演莎翁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文中戲劇的內容與現實的內容交織在一起,莎翁膾炙人口的名句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最終舞台上的悲劇演化為現實中的悲劇,也為這一段愛情劃上了悲愴的句號。這段處理,總得來講是比較成功的,但場面的描寫似乎沒有達到情節所烘托出來的那個高度。包括作者也認為「缺憾是慘劇突發的氣氛營造不夠。」,我覺得可能是孟蘩在最後表演時的那種身體痛苦表現不夠,從「我」的視角也可以定格許多東西。還有一點作者為了讓孟蘩無可救藥,又讓孟蘩在校醫院「白白消耗了二十分鐘」,我覺得這個地方也有一些不妥,因為如果碰上這樣的大病,誰會往校醫院跑呢?——大錯已經鑄成,結局已經注定。
情節分析首先我們要說,這個唯美的愛情小說裏面有許多巧合,這也是作者特別指出的:「為了追求小說情節的曲折性,我設計了不少巧合、偶然的事件,……」舉個可能大家都忽視的例子:小說中「我」最鐵的哥們是陸小林,是找柴認識的,這也罷了,還都喜歡表演,都成了戲劇社的台柱子,在「我」光芒四射的時候,他差不多也旗鼓相當。其餘的不勝枚舉,象三個美女是同學、「我」與秦夢香的兩次打架、「我」兩次搭救楊雪萍,以及後來的孟蘩之死等等。作者雖然引入這些偶然,但是在情節的處理,故事的銜接上卻非常的平順,沒有突兀和斧琢的痕跡,這讓人不能不佩服作者駕禦整個故事的深厚功底。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愛情故事,小說主要描述「我」和孟蘩的愛情悲劇,其中多少夾雜了「我」、孟蘩和楊雪萍三角關系,但這樣的三角關系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小說提到陳奇偉與李萌、餘翔與顧琳、「羊屎」與朱瓊的愛情等基本都是一筆帶過,並且他們也是為主要人物服務的,比如說女生宿舍前的演出會是小說中非常精彩的一段,但「我」一個人是辦不起來的。關系簡單了,故事曲折了,情節吸引人了。
小說在情節的引入、轉折方面處理非常幹淨。比如說小說的開始階段,通過圍繞著「跳舞」一件事,不僅為「我」和孟蘩關系的展開奠定了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而且將小說中大多數主要人物都引入近來。再比如說,「我」和孟蘩的關系在第一年一直處於上升階段,但是在暑假的時候,一次打錯電話,然後生日打不通電話,仿佛晴天一個霹靂,接著就是風雨交加了。再比如說,下面短短幾句話:「王惠梁的」傑鵬「公司涉嫌詐騙、非法集資、挪用公款,涉案款項非常巨大,已經被關閉審查,而王惠梁和他那個當公安廳副廳長的老爸,還有他媽媽,一家三口已經攜巨款潛逃國外了。」所向披靡、不可一世的王惠梁就倒了。
類似的例子還有許多,這樣的描寫使得故事的脈絡清清楚楚,使得作者在一些關鍵情節處理時盡情發揮。
當然,這少不了作者看似不經意的鋪墊,比如上面第二個例子,源於去楊雪萍吃飯的事,從當時看,「工作的重心」是如何消除孟蘩的誤會,但是通過談話,作者引入一個不和諧音符,就是孟蘩的媽媽反對他們談戀愛,再後來,孟蘩的媽媽的談話引入「王惠梁」,成為小說中不能散去的陰雲。
小說在具體的情節鋪陳方面也可圈可點,,比如說「唱卡拉OK」那一段,如果聯系上下文,我們就會看到,那是暗波洶湧的一段,不但熄滅了陸小林的追「霏」夢想,而且為後來王惠梁玩弄孟蘩與顧琳埋下伏筆。——單看情節的過程,這一段主要的情節就是對歌,並且是借歌言志,對歌也就成了激烈的交鋒,但是中間又夾雜了許多事,使整個過程一張一弛,不斷交替,讀來仿佛在欣賞音樂,心情也隨著節奏不斷改變。
同時需要指出的事,小說的開篇寫得比較一般,本小說在開始階段並沒有受到太多人的最捧,但是往後看呀,精彩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