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言他又拿起複查證明看了一遍,顧廷愷的心如鼓擂,這張複查證明和前面的是如出一轍,並沒有人陪同,就見這個幹部思索了一會兒,起身去了旁邊的屋子。 等他一走,後面馬上有人悄聲問: 「這病好辦麼?」明顯是個二愣子。 顧廷愷只覺得度日如年,並沒有多加理會,屋子裏時鐘的滴答聲煎熬著他,在他終於感覺自己的背就要挺直不了時,那個幹部出來了,並以非常嚴厲的口吻質問:「縣知青辦說並沒有人陪你去複查。 」 「怎麼會沒有呢」顧廷愷快要絕望了,腦中忽然閃過劉幹部那句關切的話『有把握麼』,他強自咬住牙關讓自己直視這個幹部的目光:「不可能,當時是縣裏知青辦登記處的劉幹部陪我去的。 」 聽他說的如此肯定,那位幹部狐疑地拿起資料反複地又翻了一遍,嘴裏咕噥了一句什麼『這麼年輕怎麼可能得這種病之類的話』,一邊拿出了返遷介紹信簽字、蓋章,最後終於遞過來一張返城證明。 走出知青辦,顧廷愷找到一個廁所,把身上的四個尿瓶掏出來扔到了糞坑裏,晃到大街上,他覺得頭有點暈,也許是藥吃多了。 坐在一間商店的屋邊,裏面正傳出樣板戲《白毛女》的樂聲:「想要逼死我,瞎了你眼窩,我是舀不幹的水,撲不滅的火……」 *** 盧秀貞正拿著張廢紙練習打字的力度,現在的打印紙都是一種綿紙塗了蠟制成的蠟紙,打字時一個控制不好力度,紙就打穿了,這算是她最近工作上還未解決的唯二難題。 她被分到機關後領導安排她做打字員,他們礦區現在只有一台新的中文打印機,雙鴿牌的,同樣盧秀貞也是第一次見到中文打字機。 用左手拉住手柄移動了下滾筒,有點重;右手按了下方的兩個按鍵,原來是「上下」和「左右」,通過這兩個鍵可以選擇需要的字釘,打完後它又會回落到字盤上。 滾筒下方就是字盤,密密麻麻地讓盧秀貞心裏有些猶豫自己是否真的能做好這份工作,字盤有2450個漢字,都是常用字,抽屜裏還有兩個備用字盤盒,一個放著生僻字,一個是些偏旁部首,遇到字盤上沒有的,那麼就用偏旁加上去組合,再沒有,就只能用筆在蠟紙上刻了。 接到工作的第一天,盧秀貞就把字盤上的漢字都拓了下來,因為字是倒著的,打的時候就看打字員的熟悉程度,所以她給自己設置的第一關就是全部都要背下來。 這個時候打印的內容一般都是機關的人事通知、報告、會議總結或者公告,字數一般都在50字左右,盧秀貞第一次打的時候用了三個小時打了60多個字,雖然誰也沒有硬性規定必須每小時達到多少字,但這對於自尊心非常強的盧秀貞來說無異於奇恥大辱! 接下來的一個月內,除了吃飯、睡覺、如廁,她無時無刻都在默念字盤表,看報紙也訓練自己倒過來看,目前這兩個月她的速度明顯提高,初步已經能夠達到每小時1000字,錯字的幾率不大,偶有就得用改字水刷掉,等幹透再補。 暫且解決了速度問題,下面就是如何讓自己的打印在所有的文件中亮人耳目,這個相對於速度就比較簡單,給自己設定了「三個節」的標准:「年節、小節、細節」完全按這個操作。 公文排列格式最好莊重兼之美觀,以現下時興的寶塔型、梯形為主,遇見關鍵時間或者『請示』、『報告』、『總結』等字樣,或換行或更換字體重點突出,最後的『年、月、日』也得有章法。 還有就是她現在正在練習的力度問題,她發現力度的大小跟字的筆畫有關,譬如有時打『一』字手重了,就很容易『力透紙背』;『藏』字力度輕了,根本印不上去。 所謂外行用臂力,內行用腕力,最近盧秀貞就在盡量找感覺,找手勢,現在只要有人朝機關門口一進走廊,所有人都能聽到「哢嗒哢嗒」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最後就是油印的問題,你打的再輕重適宜,排列設計的再大方美觀,油墨調不好,就像女人臉上沒抹勻的胭脂,不忍直視。 單位現有的油墨粘稠有餘但透勁不足,有一次盧秀貞在市裏國營書店買書時發現一種油墨,質量卻頗為上佳,試驗時無意發現如果再調入點做飯用的菜油,同時注意控制轉筒的轉速,一張蠟紙竟然能印出400張,真是讓人大喜過望。 從進入打印室到現在獨當一面(基數也只有她一個),盧秀貞用了半年,最初她擔心油墨更換的問題會不會讓她初來乍到便樹敵,但事實讓她看清,這個年代無論是領導幹部還是工人,都是以公家利益為先,真是全心全意一心搞建設,她一提出這個問題,行政科長竟然還向領導提出了對她的表揚,說她在工作中能夠發揮能動性,主動找出提高工作的方法,值得大家學習! 被感染到這樣的工作熱情,盧秀貞不自覺也有了表現的欲望,她利用空餘的時間,把打字機的說明書和圖紙反複吃透後,有把握的拆卸研究,發現打字機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靠幾個關鍵齒輪的帶動操作。 之後的工作裏,只要不是需要更換零件,一般的故障盧秀貞都能手到擒來。 這也一定程度出了點小名,之後石油勘探系統裏的打字機有了毛病,第一個想到的都是江淮嶺礦的小盧,就這樣,在日益熟練的打字技術下,她也逐漸成熟,工作性質決定了她的脾氣也慢慢地變得耐心細致,不自覺下她身上多了一些熱情、激情,少了一份冷清自持,當她的速度達到每小時1600字時,打字員小盧成功的憑借技術口碑、為人處事在機關站穩了腳跟。 17世事無常 1973年夏,注定又是個橫生波瀾的季節,礦區正在為了10年來的第一次高考文化考試組織選拔人才。 選拔基本類似於「公/審」形式,由廠裏的領導幹部、一線的老師傅、勞模組成了選拔小組,對各部建議推薦的考生提出一道道問題,問題主要是諸如:「如何合理設置鑽井深度」、「如何確定地層岩性和各個汽、水層位置」、「欠平衡壓力鑽井中,井筒液注壓力如何計算」之類的生產日常問題,回答記錄後,再由選拔小組打分鑒定「合格」再選出最優的三位推薦考試(一位本地青年,兩位知青)。 曾文鑫和張磊得以脫穎而出,在多年的求學無望下,終於透出的這一絲曙光讓二人非常激動。 薄薄的入場證上蓋著「革/委/會」文教辦公室的公章,捧著這張不大的紙,上面承載了無數人的希望和光明。 可現在最大的難題就是,離考試還有一個月,哪裏能弄到複習資料? 這一年的大學招生考試是開卷,算是讓大家可以在較為公平的環境下競爭,對於曾文鑫來說,他被選上更大的原因是因為他在勘探隊工作作風紮硬,實際上他的歲數和盧秀貞差不多,屬於現在說的「新/五/屆」,這屆學生因為當時特殊的曆史環境,實際上真實水平也就是小學,初中有的上了一年就下放了,後來知青返城生活不如意、下/崗的「新/五/屆」在其中就占了很大的比重,話扯回來,所以他的心理挺沒底,機會難得,把握不住那罪過大了。 張磊則比他強,他51年生人,是市八中學「老三屆」高中生,雖然高中只上了一年,但之前的底子打得很好。 小夥子家裏條件不行,自打來到鑽井隊從來沒回過家,又因為他愛鑽研,頭腦好,最初來井隊就給裝建技師打下手,專門負責安裝、豎立井架,幾年下來這門非常難得手藝也算是吃透了,可以稱得上是技術人才。 他也非常著急找些課本來看,畢竟很多年沒有摸書,他相信自己只要有材料,短時間內是可以提高一些的,對他來說,這次考試太重要了,人生很可能就會因此走上不一樣的拐點! 礦區的知青不算是很多,大部分來自上海,加起來約有二十個出頭,跑了一圈下來小說倒是有,課本太少了,看著手上的初中語文書,兩人有點灰心,實在不行只能請假去縣城轉轉了。 敲開這一排第一家,果然還是沒啥收獲,還剩下五家,早點敲門早點給個幹脆的。 盧秀貞正在屋裏看書,她打算把初、高中階段的代數、物理、工基課都做了知識要點和例題的總結然後多抄錄幾份,她記得好像聽說過高考的參考資料是非常難買到的,如果真是這樣弄好可以寄給哥哥、姐姐一份,到時候考試資料不齊的情況下,看看這個總比幹瞪眼強。 聽見有人敲門,還以為是隔壁運輸隊王叔的老婆,兩家住得近,平時多有接觸,盧秀貞還問她要過點蔬菜的種子,沒成想打開門是兩個不認識的小年輕。 「你們找哪位?有什麼事?」 「同志你好!是這樣的……」個子矮點的那個把事情說了一遍。 盧秀貞琢磨了一下,這可是人家的人生重大事件,自己並不著急整理,「那你們進來吧!我這有幾本理科書,你們可以先借去複習,只要小心保存就好了。 」 說完,盧秀貞把他們讓進院子,自己進了屋子拿書。 曾文鑫和張磊欣喜若狂地對視一眼,沒想到這麼容易!兩人走進小院,張磊抬目一掃,院子規劃的很有條理,水槽邊上放著一個木桶和掃帚、簸箕,不大的院子裏面種著些黃瓜和蔥、姜,院牆上還攀著絲瓜秧。 回頭看看小雜物間,裏面也是整整齊齊放著些煤餅,還有一個小煤油爐和一些碗筷,看上去就是個挺會過小日子的。 沒一會兒,書到了兩人手裏,這時雙方才寒暄幾句,了解下對方都在哪個隊上班。 盧秀貞打量了下這兩位,都挺健壯,個子大概在177左右,曾文鑫要矮上一些,皮膚都帶著野外作業特有的小麥咖。 曾文鑫對盧秀貞特別有好感,誰插隊落戶還帶著課本跑來跑去啊!這肯定是個要求上進的女同志!張磊不好意思多看她的臉,直覺挺秀氣,手上的書都仔細地包著書皮,給人感覺非常舒服,雙方說好了考試完就過來還書。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都會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穿越之這一代》
第14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