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吧。」申玉菲只說了這兩個字就掛斷了電話。
汪淼吃了一驚,申玉菲平時說話也十分精簡,以至於「科學邊界」的一些人戲稱她為「女海明威」.但這次,她竟連是什麼事都不問,汪淼不知該感到安慰還是更加不安。
他將那團膠卷塞進一個提包,並帶上那架數碼相機,在妻子焦慮的目光中沖出家門。本來可以開車去的,但即使在這燈火燦爛的城市,他在路上也想有人陪伴,於是叫了出租車。
申玉菲住在新城鐵線附近的一個高檔別墅區,這裏的燈光稀疏了許多,別墅群環繞著幾個能垂釣的小人工湖,晚上有一種鄉村的感覺。申玉菲顯然很富有,但汪淼一直搞不清她的財產來源,她以前的研究職位和現在公司中的職位都掙不到這麼多錢。不過她的別墅中並沒有豪華享受的痕跡,那裏是「科學邊界」的一個聚會場所,其中的陳設很像一個帶會議室的小圖書館。
在客廳裏,汪淼見到申玉菲的丈夫魏成。這個四十歲左右的男人,一副敦厚的知識分子模樣,汪淼對他的了解僅限於其姓名,申玉菲介紹時也只說了這些。他似乎沒有工作,成天待在家裏,對「科學邊界」的討論不感興趣,對家裏頻繁來往的學者們也習以為常。
但他並非無所事事,顯然在家研究著什麼東西,整天沉浸在思考中,見到任何人都是心不在焉地打個招呼,然後回到樓上的房間裏,他一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待在那裏。一次,汪淼在樓上無意中從半開的房門向裏瞥了一眼,看到一個令人驚奇的東西:一台HP小型機。他不會看錯的,因為這台設備與他工作的超導研究中心那台一樣,黑灰色機箱,是四年前出品的RX8620.把這台價值上百萬的設備放在家裏似乎很奇怪,魏成每天一個人守著它到底在幹什麼?
「玉菲在上面有點事,您稍等一會兒吧。」魏成說,然後走上樓。
汪淼本打算等的,但實在坐不住,也跟著走上樓去,看到魏成正要進入他那個放著小型機的房間。他看到汪淼跟來似乎並不反感,指指對面的一個房間說:「哦,就在那個房間裏,你去找她吧。」
汪淼敲門,門沒鎖,開了一個縫,他看到申玉菲正坐在電腦前玩遊戲,令汪淼驚奇的是她竟穿著一套「V裝具」。這是目前在遊戲玩家中很流行的玩意兒,由一個全視角顯示頭盔和一套感應服構成,感應服可以使玩家從肉體上感覺到遊戲中的擊打、刀刺和火燒,能產生出酷熱和嚴寒,甚至還能逼真地模擬出身體暴露在風雪中的感覺。汪淼走到她後面,由於遊戲是在頭盔中以全視角方式顯示的,在顯示器上什麼都看不到。這時,汪淼想起大史讓他記網址和郵件地址的事,無意中掃了一眼顯示器,那個遊戲登錄界面上的英文名很特別,他記住了。
申玉菲摘下顯示頭盔,又脫下了感應服,戴上她那副在瘦削的臉上顯得很大的眼鏡,面無表情地對汪淼點點頭,一個字都沒說,等著他說話。汪淼拿出那團膠卷,開始講述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詭異事件。申玉菲注意聽著,對那些膠片,只是拿起來大概掃了幾眼,並沒有細看,這令汪淼很震驚,現在他進一步確定申玉菲對此事並非完全不知情,這幾乎令他停止了講述,只是申玉菲幾次點頭示意他繼續,才將事情講完了。這時申玉菲才說出了他們見面後的第一句話:
「你領導的納米項目怎麼樣了?」
這不著邊際的問題令汪淼十分吃驚。「納米項目?它與這有什麼關系?」他指指那堆膠卷。
申玉菲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看著他,等他回答自己的問題。這就是她的談話風格,從不多說一個字。
「把研究停下來。」申玉菲說。
「什麼?」汪淼認為自己聽錯了,「你說什麼?」
申玉菲沉默著,沒重複自己的話。
「停下來?!那是國家重點項目!」
申玉菲仍不說話,只是看著他,目光平靜。
「你總得說出原因吧!」
「停下來試試。」
「你到底知道些什麼?告訴我!」
「我能告訴你的就這些了。」
「項目不能停,也不可能停!」
「停下來試試。」
關於幽靈倒計時的簡短談話就到此為止,之後,不管汪淼如何努力,申玉菲再也沒有說出一個與此有關的字,只是重複那句話:「停下來試試。」
「我現在明白了,『科學邊界』並不是像你們宣稱的那樣是一個基礎理論的學術交流組織,它與現實的關系比我想像的要複雜得多。」汪淼說。
「相反,你得出這個印象,是因為『科學邊界』涉及的東西比你想象的更基礎。」
絕望的汪淼沒有告辭起身就走,申玉菲默默地一直送他到庭院的大門處,並看著他坐進出租車。正在這時,另一輛汽車疾馳而來,在門前刹住了。一個男人下車,借著別墅中透出的燈光,汪淼一眼就認出了他。
這人是潘寒,是「科學邊界」裏最著名的人物之一。作為一名生物學家,他成功地預言了長期食用轉基因農產品造成的後代遺傳畸形,還預言了轉基因作物可能造成的生態災難。與那些空洞地危言聳聽的學者不同,他的預言充滿了具體的細節,且都一一精確兌現,其准確度達到令人震驚的程度,以至於有傳言說他來自未來。
他使自己聞名於世的另一個創舉,是創建了國內第一個實驗社會。與西方那些旨在回歸自然的烏托邦社團不同,他的「中華田園」不是處於荒野之地,而是置身於最大的城市中。社團沒有一分錢財產,包括食物在內的所有生活用品,均來自城市垃圾。與人們最初的預想不同,「中華田園」不但生存下來,而且迅速壯大,其固定成員已達三千多人,不定期到其中體驗生活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以這兩個成功為基礎,潘寒的社會思想也日益具有影響力。他認為,科技革命是人類社會的一種病變,技術的爆炸性發展與癌細胞的飛速擴散相當,最終的結果都是耗盡有機體的養分,破壞器官,導致其寄宿體的死亡。他主張廢除那些「粗暴的」技術,如化石能源和核電,保留「溫和的」技術,如太陽能和小水電。將大城市逐步解散,人口均勻分布於自給自足的小村鎮中,以「溫和技術」為基礎,建立「新農業社會」。
「他在嗎?」潘寒指指別墅的二樓問。
第16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