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群廢物,」禿頭藝術家指著負責人說,「忙活了五年時間,到現在一塊冰也沒能從天上弄下來!」
對禿頭藝術家的指責,負責人只是付之一笑:「事情沒有那麼簡單。以人類現有的技術,從軌道上迫降一塊冰並不難,迫降一百甚至上千塊冰也能做到,但要把在太空中繞地球運行的二十萬塊冰全部迫降,那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如果用傳統手段,用火箭發動機減速使其返回大氣層,就需制造大量可重複使用的超大功率發動機,並將它們送入太空,這是一個巨大的技術工程,以人類目前的技術水平和資源貯備,有許多不可克服的障礙。比如說,要想拯救地球的生態系統,如果從現在開始,需要在四年時間裏迫降一半冰塊,這樣平均每年就要迫降兩萬五千塊冰,它所需要的火箭燃料在重量上比有海時人類一年消耗的汽油還多!可那不是汽油,那是液氫液氧和四氧化二氮、偏二甲肼之類,制造它們所消耗的能量和資源,是生產汽油的上百倍,僅此一項,就使整個計劃成為不可能。」
長發藝術家點點頭:「所以說末日不遠了。」
負責人說:「不,不是這樣,我們還可以采取許多非傳統非常規方法,希望還是有的,但在我們努力的同時,也要做最壞的打算。」
「我就是為這個來的。」顏冬說。
「為最壞的打算?」長發藝術家問。
「不,為希望。」他轉向負責人說,「不管你們召我來幹什麼,我來有自己的目的。」他說著指了指自己帶的那體積很大的行羹,「請帶我到海洋回收部去。」
「你去回收部能幹什麼?那裏可都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禿頭藝術家驚奇地問。
「我從事應用光學研究,職稱是研究員,除了與你們一樣做夢外,我還能幹些更實際的事。」顏冬掃了一眼周圍的藝術家說。
在顏冬的堅持下,負責人帶他來到了海洋回收部。這裏的氣氛與紀念碑部截然不同,每個人都在電腦前緊張地工作著。辦公室的正中央放著一台可以隨意取水的飲水機,這簡直是國王的待遇,不過想想這些人身上集中了人類的全部希望,也就不奇怪了。
見到海洋回收部的總工程師後,顏冬對他說:「我帶來了一個回收冰塊的方案。」說著他打開背包,拿出了一根白色的長管子,管子有手臂粗,接著他又拿出一個約一米長的圓筒。顏冬走到一個向陽的窗前,把圓筒伸到窗外擺弄著,那圓筒像章一樣撐開,「傘」的凹面鍍著鏡面膜,使它成為一個類似於太陽灶的拋物面反射鏡。接著,顏冬把那根管子從反射鏡底部的一個小圓洞中穿過去,然後調節鏡面的方向,使它把陽光焦聚到伸出的管子的端部。立刻,管子的另一端把一個刺眼的光斑投到室內的地板上,由於管子平放在地上,那個光斑呈長橢圓形。
顏冬說:「這是用最新的光導纖維做成的導光管,在導光時衰減很小。當然,實際系統的尺寸比這要大得多。在太空中,只要用一面直徑二十米左右的拋物面反射鏡,就可以在導光管的另一端得到一個溫度達三千度以上的光斑。」
顏冬向周圍看看,他的演示並沒有產生預期的效果,那些工程師們扭頭朝這邊看看,又都繼續專注於自己的電腦屏幕不再理會他了。直到那光斑使防靜電地板冒出了一股青煙,才有最近的一個人走了過來,說:「幹什麼,還嫌這兒不熱?」同時把導光管輕輕向後一拉,使采光的一端脫離了反射鏡的焦距,地板上的光斑雖然還在,但立刻變暗了許多,失去了熱度。顏冬驚奇地發現,這人擺弄這東西很在行。
總工程師指指導光管說:「把這些東西收起來,喝點水吧。聽說你是坐火車來的,從長春到這兒的火車居然還開?你一定渴壞了。」
顏冬急著想解釋自己的發明.但他確實渴壞了,冒煙的嗓子一時說不出話來。
「不錯,這確實是目前最可行的方案。」總工程師遞給顏冬一杯水。
顏冬一口氣喝光了那杯水,呆呆地望著總工程師問:「您是說,已經有人想到了?」
總工程師笑著說:「與外星人相處,使你低估人類的智力了。其實,在低溫藝術家把第一塊冰送到軌道上時,這個方案就已經有很多人想到了。後來又有了許多變種,比如用太陽能電池板代替反射鏡,用電線和電熱絲代替導光管,其優點是設備容易制造和運送,缺點是效率不如導光管方案高。現在,對它的研究已進行了五年,技術上已經成熟,所需的設備也大部分制造出來了。」
「那為什麼還不實施?」
旁邊的一名工程師說:「這個方案,將使地球海洋失去百分之二十一的水;這部分水或變成推進蒸汽散失了;或在再入大氣時被高溫離解。」
總工程師扭頭對那名工程師說:「你們可能還不知道,美國人最新的計算機模擬表明,在電離層之下,再入時高溫離解產生的氫氣會立刻同周圍的氧再化合形成水,所以高溫離解的損失以前被高估了,總損失率估計為百分之十八。」他又轉頭向顏冬,「但這個比例也夠高的了。」
「那你們有把太空中的水全部取回來的方案嗎?」
總工程師搖搖頭:「惟一的可能是用核聚變發動機,但目前我們在地面上都得不到可控的核聚變。」
「那為什麼還不快些行動呢?要知道,猶豫不決的話地球會失去百分之百的水的。」
總工程師堅定地點點頭:「所以,在長時間的猶豫之後我們決定行動了,很快,地球將為生存決一死戰。」
第6章 回收海洋
顏冬加人了海洋回收部,負責對已生產出的導光管進行驗收的工作,這雖不是核心崗位,也使他感到很充實。
在顏冬到達首都一個月後,人類回收海洋的工程開始了。
在短短的一個星期內,從全球各大發射基地,有八百枚大型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把五萬噸荷載送入地球軌道。然後,從北美的發射基地,二十架航天飛機向太空運送了三百名宇航員。由於沿同一航線頻繁發射,在各基地上空形成了一道長久不散的火箭尾跡,從軌道上看,仿佛是從各大陸向太空牽了幾根蛛絲。
這批發射,把人類在太空的活動規模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但所使用的技術仍是二十一世紀初的,這使人們意識到,在現有的條件下,如果全世界齊心協力孤注一擲幹一件事,會取得怎樣的成就。
在直播的電視中,顏冬同所有人一起目睹了在第一個冰塊上安裝減速推進系統的過程。
第7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