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最後的問題

 艾薩克 阿西莫夫 作品,第6頁 / 共14頁  

 大小:

朗讀: 

人類說∶「搜集多些資料吧!」

「萬宗模」說∶「我會的。我做這工作已有一百億年。我的祖先及我自己曾經多次被問及這一個問題。可是就所有資料,仍是不足以回答。」

「會不會有那一天,」人類說∶「資料終於足夠。又或是在任何情況之下,這個問題也是無可解決的?」

「萬宗模」說∶「沒有問題是在任何情況下也不能解決的。」

人類說∶「你將於何時才有足夠的資料去回答這個問題呢?」

「萬宗模」說∶「資料不足,無可奉告。」

「你會繼續為這個問題尋求答案嗎?」人類問。

「萬宗模」說∶「我會的。」

人類說∶「我們會耐心等待。」

*                            

所有的恒星和星河,逐一地泯滅消亡。經過了一億兆年的運行虛耗,太空變得漆黑一片,黯然沒有一絲亮光。

人類一個一個的融入「模」之中。每一實質的軀體,在融合的過程中失掉了思想上的自我,但結果並不是一次損失,反而是一種很大的增益。

人類最後的心靈,在融合之前停將下來。他遙視太空深處。淵藪中除一顆最後的黑暗星球外,其餘一無所有,有的就只是一絲半縷極為稀薄的物質,空虛無定地被餘溫盡散、無限地接近絕對零度的熱量所激動。

「人」說∶「『模』,這就是終結了嗎?這些紛亂混沌,不可以在宇宙中重新倒轉過來嗎?做得到嗎?」


  

「模」說∶「資料不足,無可奉告。」

「人」最後一絲的心靈與「模」融合為一,最後就只有「模」獨自存在━━在超太空中孤單地存在。

物質和能量消滅了,空間與時間亦因此隨著消失。就是「模」的存在,也只不過為了要回答那最後的問題。這一問題,自從一億兆年以前,一個半醉的電腦操作員向一副電腦發問以來,「模」就一直未能作出正確的回答。當然,那副電腦比起「模」來說,還遠不及一個人比之與「人」。

所有的問題都回答了。但只要這問題一朝未被作答,「模」也就一朝未能放松它的自我意識。

一切存在的資料終於搜集齊全。沒有任何資料沒有被列入。

但所有搜集得來的資料,還需要全部綜合起來,並依其所可能有的關系,逐一的分類、排列和組合。

這一工作花費了一個沒有時間間隔的「頃刻」。

終於,「模」學會了怎樣去逆轉熵的方向。

但面對這最後問題的答案,「模」找不著任何人來告知。不過,那不打緊。這一答案━━通過實踐來表達━━將連這一點也照顧在內。


  

又過了另一無時間的頃刻,「模」思索著最好的著手方法。小心翼翼地,「模」建立起整個程序。

「模」的意念統攝著一切,包括以往曾一度存在的宇宙;而對著現在「混沌」一片的存在,則正在沉思冥想。一步一步地,這程序必須被貫徹執行。

「模」說∶「有光吧!」

於是就有了光━━<賞析>

艾西摩夫本人曾經表示,在他眾多的科幻作品之中,《最後的問題》是他認為最感滿意的一篇。的確,這是一篇令任何作家都會引以為傲的傑出創作。因為作者通過了氣勢懾人的史詩式描寫,把滅世和創世、神和熵、科學和宗教、人和機器、一刹和永恒等至為博大深邃的概念巧妙地結合起來。結局既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實在使人擊節贊賞。<作者簡介>

艾薩克-艾西摩夫(IsaacAsimov)是近代科學幻想小說中的巨擘,也是舉世知名的科學普及作家。一九二零年生於俄國,三歲時隨父移民美國,自幼即酷愛科幻小說,十六歲中學畢業,轉入哥倫比亞大學主修化學,十九歲即出版他的第一篇科幻作品,一九四九年獲博士學位後於波士頓大學醫學院任職,一九五五年出任該院的副教授,並從事核酸的研究工作,三年後,由於艾氏太過熱衷寫作,遂辭去大學的教職(但仍保留名銜),成為一個專業的作家。

艾西摩夫是一位多產得驚人的作家,自五十年代初,至今已出版了三百多部著作。早期作品以科學幻想小說為主,著名的作品有「基所三部曲」(又稱「銀河帝國三部曲」)、「我,機械人」、「鋼穴」、「九個明天」等,後期則較多從事科普創作;除科學外,他更寫了「莎士比亞作品導引」、「聖經導引」、「北美歷史」……等文學、宗教、歷史、地理等多方面的作品,在美國可說是一個家傳戶曉的人物。

近年來,艾氏終於滿足了科幻迷多年來的要求,為相隔近三十年的「基所三部曲」寫了續集,並名為「基所的邊緣」。此外,他又寫了一本新的機械人小說∶「黎明的機械人」。而他最新的著作,則是結合了他最為傑出的兩大科幻主題━━銀河帝國與機械人━━的「機械人與帝國」。注∶熵(entropy)是現代物理學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簡單來說,熵的大小標志著一個

物理系統遠離秩序的程度。按照熱力學的研究,一個封閉系統中的任何自發性變化,



第6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