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9年左右,這位年輕作家著手創作一部五幕悲劇《路易十五時代的一場悲劇》,字跡更潦草,而且顯得疏松、細巧,簽名由大寫字母與之相連的名字組成,同樣顯得細巧而樸實。 該劇本寫在稱為「學生」開本的好幾個練習本上;兩幕滑稽歌舞劇《阿布達拉》也寫在同樣的本子上,而且字跡相向。 1849年,他很可能還寫了獨幕詩體喜劇《折斷的麥稈》。 1849年2月21日,大仲馬在自1849年革命事件後關閉的民族歌劇院的觀眾大廳創辦了歷史劇院。 他這位年輕朋友在他的包廂裏觀看了《火槍手的青年時代》的首場演出。 大仲馬一直不相信能看到他的劇本演出。 他無法自 制地向大夥解釋劇情的發展。 我見到一些知名人士,如 吉拉爾丹、泰奧菲爾、戈蒂埃、儒勒、雅南等到這個包廂 來。 他滿可以在劇院管理方面替大仲馬出點力;這是一個挺好的見習機會,大仲馬亦為自己身邊有這麼一位助手而高興。 當然,這位戲劇愛好者十分忠誠,而且對他非常友好。 事實上,他們之間也建立了親密的關系,而且這位大師對他的這位學生很感興趣。 他閱讀交給他的所有劇本,並把其中一個劇本留下了,這個劇本不符合歷史劇的要求,但他似乎覺得可以調濟劇場的氣氛。 借大仲馬的一番好意,《折斷的麥稈》於1850年6月12日在歷史劇院上演並受到熱烈的歡迎。 這出按馬裏沃①手法創作的獨幕喜劇,塑造了一個風騷女人和一個吃醋丈夫的形象。 這位丈夫拒絕把他妻子喜歡的一條項鏈送給她。 兩人同意采取當時非常流行的打賭方式,根據打賭結果作出決定:「一根麥稈被折斷了」,從這時候起,誰要是接受對方的任何一件物品便算輸。 兩人挖空心思,彼此都想使對方來個措手不及,但始終沒獲成功;後來由於丈夫出門,招來了從前的一位求愛者。 侍女把他藏在壁櫥裏,丈夫亦有所懷疑,便向待女要壁櫥的鑰匙;他得到了鑰匙,但打賭輸掉了,不得不獻出項鏈。 這個劇本由忠實的朋友夏爾·梅松納夫出資印了出來,作者在題獻中對他表示感謝。 他給亞曆山大·大仲馬寫的另一個詩體題獻印在保存於國立圖書館的那部劇本上;這個題獻挺有意思,回答了評論界各種含沙射影的譏諷。 先生,我對您的支持感到莫大榮幸, 承蒙您關照,我成了一個勝利的人, 您豈止助我一臂之力?因為, 誰都曉得,這傾注了您一片真情。 讓您去擁抱這新生的孩子, 我實在深感不安……但是, 有時候,人們也為孩子題詩獻辭, 不少丈夫卻不肯做這種好事! 慷慨的聖馬丁,您盡自己的能力, 把半件大衣獻給了窮人②。 ①馬裏沃(1688—1763),法國劇作家。 ②聖馬丁(約生於316年,死於396年至400年之間);傳說以仁慈著稱,曾跟一位窮人合穿自己的大衣。 coc1 人們發現我比平時穿得講究, 可是您的衣服似乎並沒有離身。 這位年輕作家老老實實地承認,他取得的一切成就皆得益於他那位兄長的經驗;這簡直稱得上一種合作,不是說在編寫劇本時進行合作,而是在情節安排上進行合作。 當然,這並不排除對劇本本身提出各種意見。 大仲馬不局限於出一些含糊的主意,而是一位紮紮實實的批評者。 把劇本搬上舞台的經理與劇作者之間,一般都進行這種推心置腹的交談。 可這一回,經理是個很有地位的文學家,因此能夠提出各種中肯的批評;以後,儒勒·凡爾納又遇著一個機會,他與之打交道的出版商恰好是個作家。 這個劇本一共演出12場,他拿到手的卻只有15法郎! 根據使用小開本的紙張和潦草而有力的書法,我們可將一部兩幕散文體喜劇《拉吉馬爾》的創作日期定為1850年。 在1850年,他跟一位南特人的關系更加密切。 這位南特人就是他同樓層的鄰居、音樂家伊尼亞。 他給伊尼亞寫了一個歌劇劇本《一千零一夜》。 這兩位青年彼此並不陌生,他們兩家都住在費多鳥的讓—雅克—盧梭街,但阿裏斯蒂德·伊尼亞比他大6歲。 那時,儒勒幾乎難以成為他的夥伴。 他們少年時代顯得非常明顯的這種年齡上的差距根本算不了什麼,從今以後,一種親密的友誼把兩位年輕人聯系起來了;友誼產生合作,這位文學青年創作了許多歌詞,並由伊尼亞譜寫了歌曲。 伊尼亞是個出色的音樂家,但他的聲望跟他的成就不相稱。 他是夏布裏埃①的音樂教師。 他譜寫了許多合奏曲,繼《協奏華爾茲舞曲》、《浪漫華爾茲舞曲》和好幾部喜歌劇之後,又創作了《哈姆雷特》,他大概故意使這部歌劇具有與瓦格納②風格截然不同的特點。 ①夏布裏埃(1841-1894),法國著名作曲家。 ②瓦格納(1813-1883),德國作曲家、文學家。 主張並實踐歌劇改革。 作品多以神話為題材,並將音樂、歌詞與舞蹈有機結合。 1851年,儒勒·凡爾納開始創作一部獨幕詩體喜劇——題目州《列奧納多·達·芬奇》,後來又改為《拉·季奧孔達》,最後定為《蒙娜·麗薩》——直至1856年,他還在寫這部喜劇哩!1852年8月21日,他在信中對父親說:「我那部《列奧納多·達·芬奇》占去我許多時間,這是按繆塞的風格創作的喜劇……我認為,我和米歇爾·卡雷一定會把它寫完……」。 在1855年6月21日給他母親的一封信中有這麼一句:「我重新改寫了《拉·季·奧孔達》的大部分章節。 」1855年11月20日,他告訴母親說,他要給《拉·季奧孔達》另取一個題目。 我們以後再來談談這部作品。 第1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凡爾納傳》
第14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