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聽什麼?」凱希露出口風來。 「有關大糞的。 」我正希望多多了解有關曼哈頓的大糞故事。 「你有沒有聽過用大糞當肥皂來洗澡的?」凱希果然語出驚人。 「你說什麼?」我雖然聽清楚了意思,但對這樣的內容實在是無法接受。 「他們互相用屎給對方按摩,那屎不是滑黏黏的麼,他們用屎進行全身按摩,然後,再互相接吻。 」凱希為了表達她的老紐約見識,把這段駭人聽聞的內幕描繪得活靈活現。 「這不是很髒嗎?」我不由自主地喊道。 「沒關系啦。 玩完了屎後,再用尿給對方沖洗,那感覺和啤酒也差不多。 」凱希變本加厲地描述,讓所有一起去的人都情不自禁地發出狂笑。 我知道有些幼童是有玩屎玩尿的習慣,因為他們不知道這屎和尿的本質是肮髒。 到成人以後,再玩屎玩尿,那就是心理的一種退化現象了,更何況吃屎呢。 我在前面的描述中講到過那位早飯吃屎的患者,而在這個男人俱樂部裏,玩屎和吃屎已成為了一種日常的節目,而這樣的節目在絕大多數人那裏,連聽都不可能聽到的。 當一種現象成為被許多人接受的現象,這種現象就變成一種文化,至少是一種秘密文化。 當你進入這種文化氛圍,如果你對屎有惡感,那麼,你就成為異類而不受歡迎。 若你想成為這個男人俱樂部的成員,那就意味著你必須成為這種文化氛圍的一分子,你也必須成為一個愛屎客甚至食屎客。 我們過去經常批判資本主義腐朽、沒落、肮髒,在資本主義的老巢曼哈頓,我真的看到、聽到資本主義的腐朽、沒落和肮髒。 在這個醜惡的大糞的極端上,資本主義也比社會主義更加發達。 資本主義這架機器在造出無數的精妙和偉大以後,也幾乎以同樣的高效率制造出大糞和醜惡。 第十五節 我夢見自己是同性戀 麥克希望能夠找一個最好的減肥俱樂部,以實現他越快越好的減肥計劃。 當他到了第一個減肥俱樂部時,那裏貼著一個醒目的廣告:「25分鐘減肥5磅。 」麥克一想,這可是一個不可思議的減肥行動。 於是,他好奇地進入那個俱樂部。 在一間寬大的房間裏,麥克見到了一位美女。 更讓麥克驚奇的是,那位美女全身赤裸,只在腰間懸掛一面帶有一個向下箭頭的小牌子,上面寫道:」如果你能抓住我,那下面便是你的。 」經過25分鐘的瘋狂追逐,麥克始終沒能抓住那位美女,但他卻真的減掉了5磅體重。 麥克出了那個俱樂部,在不遠處又發現了另一個俱樂部。 那裏貼著一個醒目的廣告:「25分鐘減肥20磅。 」麥克心想這更是不可思議了。 於是,他進入那個俱樂部。 在一間寬大的房間裏,麥克見到了一位壯漢。 讓麥克驚奇的是,那位壯漢全身赤裸,也在腰間懸掛一面帶有一個向下箭頭的小牌子,上面寫道:「如果我能抓住你,那下面便是你的。 」麥克頓時被嚇得魂飛魄散。 上面的這個笑話顯然是出自一位異性戀者之手。 對一位純粹的同性戀者而言,那個笑話可就要顛倒過來了。 同性戀在30年前還被當成洪水猛獸,但在當今的美國,同性戀者已成功地獲取了他們在社會上的一席之地。 即使總統候選人也必須表態對同性戀者的尊重和支持。 而美國最權威的「心理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DSM-IV)中,已不把同性戀作為一種心理障礙,只留下委婉的「性角色認同障礙」。 同性戀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在以異性戀為天經地義的人來看,同性戀是完全無法容忍的一種乖僻現象。 那麼從心理學中是否可以得到專業的答案呢?30年前的心理學家大都視同性戀為心理障礙,自然他們振振有辭地證明,同性戀如何如何地起因,如何如何地演變,如何如何可以被治療和糾正。 不料,到了今天,同性戀勢如滔天,連心理學家也不得不改弦易張。 更令人驚奇的是,目前在美國有諸多的心理學家本身便是同性戀者。 如果你和一位心理學家討論同性戀,你口無遮攔批判同性戀,那位令人尊敬的心理學家可能輕輕對你一笑道:「對不起,我本人也是同性戀呢。 」在那一瞬間,你的尷尬就無以複加了。 我到美國後,便遇到過那樣的尷尬。 其實,就我本人而言,我對同性戀持一種開放的態度,我以為這世間存在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我常想,這地球的人口太多了吧,地球應該有她的智慧來調節在她上面生息的人口的總額。 於是,我想同性戀便是一種合理的選擇了。 我自以為這種對同性戀的張氏注解不但了悟天機,同時也一定可以獲得同性戀者的支持。 不料,當我自我得意地向一位美國心理學家推銷我的高見時,她開始與我爭執同性戀的本質。 她堅持同性戀是人性的本原之一,只是在歷史的長河裏被人類以繁衍後代為主的實用主義倫理排擠在外。 而當代同性戀的重生,正是人類返本還原的一次人性的飛躍。 她居然不滿意我對同性戀限制人口的功能的解釋,而把同性戀提高到人性的層面。 我馬上聰明地意識到我眼前的這位心理學家莫非是一位同性戀者?她以她微笑的眼神肯定了我的猜想。 這可真是一種奇特的感受啊!我眼前的這位美國心理學家居然是一位同性戀者,而她若不告訴我的話,我還真的無法判斷呢,看來我心裏對同性戀的刻板定型有必要稍作修改。 既然有這麼好的機會,我就不妨直言我心中的疑問:「你是天生的同性戀者,還是在某一天突然發現自己是同性戀者?」 「我想是有天生的同性戀者,但我卻是在我20歲以後才認同自己的同性戀傾向的。 」她坦然地告訴我,我也喜歡這樣的告白。 「那就是說,你在20歲以前還是喜歡過男孩子的?」我問得有點魯莽。 「對啊。 」她並不介意我的魯莽,並繼續說道,「但我與男孩子的交往令我很失望。 」 「那麼你是說,如果與你交往的男孩子沒有令你失望,你現在還是一位異性戀者了?」我喜歡追根刨底地問。 她微笑道:「同性戀就像內心的一顆種子,只要氣候適當,它就會發芽成長。 我曾經是一位異性戀者,但我現在是一位同性戀者,我看到了生命的可塑性。 」 相對於我把同性戀當作解救地球人口爆炸的藥方,她認為同性戀原本便是深埋在人性中的一顆種子,同性戀在現代社會的澎湃出現,使得現代人生變得更豐富精彩。 當晚,我很驚詫地做了一個夢。 在夢裏,我居然也變成了同性戀者,南柯一夢醒來,不覺出了一身冷汗。 這人性真是奇妙呀,莫不是某一天,張大俠也要向世人莊嚴宣布:「大俠也是一位同性戀者。 」不過,說不定,等我宣布之時,世人會對我歎道:「你為何遲至今日才宣布?現在鋪天蓋地都是同性戀了。 」 美國雖然是一個同性戀鋪天蓋地的國家,但據我觀察,同性戀在整體的社會裏還是處於一種被歧視的狀態。 有一天,我乘紐約的地鐵,進門以後,發現中間有空位。 等我靠近才發現在那空位的中間坐擁著一對男子,兩人的神態疲憊而親密,但在兩人左右的空位上卻沒人願意去坐,周圍的乘客都和那對戀人保持適當的距離。 那對戀人似乎也意識到人們的態度,他們的眼神茫然而無視眾人的存在。 在那特殊的氛圍裏,我可以明顯地感受到美國人對同性戀的歧視。 同性戀究竟是天生的,還是因後天特殊的生活環境而演化出來的呢?現代基因工程揭示,同性戀有其基因基礎,即使在動物界,同性戀現象也比比皆是。 但從一個心理學家的眼裏來看,如果一切都是基因決定的,那麼心理學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我本人相信同性戀是一種受後天特殊的生活環境影響而演化出來的一種生活形態。 既然是一種生活形態,在本原意義上應該是沒有善惡的,那只是人對生活環境的一種適應方式。 例如,有研究指出,在越戰美軍中普遍存在的同性戀現象,在美軍解甲歸田後大都自然消失。 在我對美國心理患者的治療經驗中,也發現同性戀是一種可以自由轉換的生活形態。 第十六節 夏季裏的同性戀實驗 「去年夏天,我進行了我人生中一次重要的實驗。 」我的一位患者拉蒙對我說道。 「一次重要的實驗?」每當我不明白我的患者在說什麼時,我總是簡單重複他剛才講的話。 第3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心理黑洞·曼哈頓心理診所手記》
第34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