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面的列表中,共整理出了九十九名,至於第一百名則留空,希望由讀者自己來選出。 筆者個人的候補名單,包括有蜀漢的趙雲;隋的沈光;唐的王式;宋的劉‧、吳磷,金的宗望;以及明的李文忠等人。 其中隋的沈光兼具有驍勇、俠義、以及灑脫,是「中國快意男兒列傳」中所不可或缺的人物。 然而由於他實際上並沒有真正指揮過大軍的經驗,因此這次只好割愛。 而蜀漢的趙雲,無論在為官的見識和戰術指揮的能力上都可說是五虎將軍中的佼佼者,與被民眾神格化、祀奉於「關帝廟」中的第三十二人關羽是不遑多讓的。 此外,身為宦官,然卻以驍勇善戰之武將而知名的人物,則還有前秦的張如,以及宋的秦翰等。 在同屬亂世的五胡十六國、以及五代十國等時代,上榜的人卻意外之少的原因,則是因為這些時代傑出的武將幾乎都自立即帝位的關系。 此外,雖然有著亂世出名將的觀點,然而往相反的方向思考,如果沒有統一天下的力量,只是讓戰亂持續下去的話,那對民眾絕對是沒有益處的。 因此,前述名將的條件B看來就確實有其必要性了!當然,歷史的狀況如果全因一個人的力量就能有所改變的話,雖也是很危險的一件事,但這人一定若非名將即為大軍師,必定會留名後世的。 第五十七位的王玄策,可說是個相當特異的人物,他所驅策的戰場並非中國本土,而是在遙遠的印度。 西曆六四七年,王玄策受唐太宗之命,前往印度訪問與唐有友好關系之印度瑪卡達國的國王西拉迪提亞。 在好不容易到了印度之後,卻發現西拉迪提亞王已死,王位被一個叫做阿爾裘那的人所篡奪。 同時,不光是瑪卡達國,當時全印度幾乎均陷入戰亂之中。 王玄策等大唐使者一行人還受到阿爾裘那派兵襲擊,身陷牢獄之中。 幸好後來王玄策安然脫困,逃離了瑪卡達。 王玄策這樣就逃回了大唐嗎?沒有,他策馬自印度大陸北上,渡過了甘地斯河和辛都斯坦平原,以喜瑪拉雅山脈為目標,一路來到了尼泊爾王國。 在這兒,他與阿姆修瓦爾曼王談判,借用了七千尼泊爾騎兵,再度帶兵回到瑪卡達國向篡奪者阿爾裘那挑戰。 在激戰之後,王玄策終於獲得了勝利。 於甘地斯河畔的決戰中,包含象部隊在內的阿爾裘那軍戰死三千,而被追落至水中溺斃的則有一萬之數,被俘虜者至少一萬一千人,大大地慘敗。 據推斷,其總兵力至少有三萬,王玄策以少數之兵獲得大勝,而且還是在異國、並以異國之兵得勝,實在是不容易。 王玄策在俘虜了阿爾裘那、回複瑪卡達國的和平之後,就率領尼泊爾軍回到其母國。 當然,這時也救出了其他留在牢獄中的部下,最後回到了大唐。 如果王玄策是 十八 九世紀大英帝國的將軍的話,他大可以就身陷牢獄一事要求賠償,加上其恢複和平的大功,要將瑪卡達國當成殖民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再怎麼說,王玄策的功績都是可和世界史上著名的羅伯特·克萊夫匹敵,而他更是對領土及權利的欲望無緣,到底這是個人的資質呢?還是兩人所屬文明的價值觀不同? 本稿的討論就此打住。 背靠著萬年冰雪的喜瑪拉雅山、立於尼泊爾騎兵先頭、在辛都斯坦平原上奔馳的中國武將之姿,我等可以想像。 只是歸國之後的他,並沒有再度出世,而是在宮廷的一個房間裏默默地寫作《中天竺行記》一書。 冬日長安,停筆望向窗外,鉛色的天空粉雪無聲無息地飄落,一面哈著熱氣的王玄策心中在想此在麼呢?而到了老年,他是否又會對著孫子們道往昔,說說那永不會落雪的遙遠南國的故事呢?可惜的是,《中天竺行記》一書至今幾乎完全沒有殘留下來,其活躍的史實也唯有從《舊唐書》、《新唐書》,以及從印度出土的銅版文書研究中探索了。 王玄策是往南行,那麼,在中國的武將中,向西行到達最遠的人又是誰呢?走海路的是第八十四位的鄭和,他所率領的大船隊橫斷了印度洋,一直到達非洲的東岸。 至於陸路的話,則是第七十九位的郭侃。 西曆一二五二年,大蒙古帝國的皇弟夫拉可汗率領大軍開始了往西方的遠征,其中有位漢人的年輕將軍郭侃,他乃是第六十位郭子儀的子孫,自祖父那一輩以來就一直出仕於蒙古帝國。 西征軍沿著絲路進軍,於一二五六年渡過阿姆阿。 侵入波斯領土的第一個關口為鷲城阿拉莫德,此地乃是在一百六十年間威猛席卷全西亞的回教伊斯瑪伊教派暗殺教團的根據地。 當時,五萬兵力死守絕壁上的要害,死鬥之末,郭侃陷落了鷲城阿拉莫德,殲滅了暗殺教團。 而也以此事為開端,當其轉往東南准備征服喀什米爾時,竟然不戰而勝,被稱為不費一兵一卒即可陷城的常勝將軍。 依據《元史》的記載,他是個有時利用騎兵的機動力展開奇襲,有時則布下伏兵,除了是位縱橫無盡的兵略家外,在攻城戰方面也相當拿手。 直到巴格達的攻防戰為止,他總共陷落了一百二十八座城池。 一二五八年二月,這座一千零一夜故事中的都城巴格達在決死的防衛戰中陷落,結束了近五世紀的回教教主政權。 激烈的攻防戰中,郭侃於底格裏斯河上以浮橋勇敢地在敵前強行渡河,而當教主企圖乘舟逃出巴格達時,就被郭侃手到擒來了。 在攻陷了巴格達後,夫拉可汗並沒有停止西進。 郭侃率軍進入敘利亞境內,准備討伐富浪。 所謂的富浪,指的是當時占據敘利亞和巴勒斯坦一帶的歐洲人基督教徒之騎士團或是小國家群,這時的西方世界正是處於十字軍東征的時代。 中國的武將與十字軍的騎士展開了作戰,這並非幻想情節,而是實際存在於史實之中。 郭侃一共攻陷了一百二十座左右的富浪城池,在地中海岸策馬,然後北上侵入了小亞細亞半島。 當時,富浪的首長兀都算灘、加葉算灘、阿必定算灘等人相繼降伏,他們名字的原文發音究竟如何我們不知道,唯一所知的,乃是他們都把身為敵方的郭侃稱為「神人」。 隨著小亞細亞的平定後,西征可算是告了一個段落,郭侃回到了夫拉可汗的陣前。 這時雖然發生了侵人埃及的蒙古軍為單眼猛將拜巴爾斯所敗一事,但東邊也傳來了忽必烈汗即位的消息,郭侃在拜別了夫拉可汗後東歸。 回到蒙古本土謁見忽必烈汗則是發生在一二六○年的事。 蒙古的大遠征並不需要過度美化,然而中國的武將能夠見到地中海的落日,並且策馬攻略十字軍騎士們做為根據地的城塞,則確實是件如畫一般不可思議的事。 關於郭侃,書上記載他「所向無敵」,現代也是這麼使用來表現這樣的情況的。 不過,史上最初被如此稱呼的勇將又是誰呢?那就是第二十八位的岑彭,他是後漢光武帝時代的人。 歷史上,叫嚷著要「再興漢室」的人不少,但幾乎都是徹底慘敗,成功的就只有光武帝一個。 他在前漢滅亡後,以二十八歲之姿起兵,並以卓越的軍事和政治手腕統一了天下。 統一後,他也沒有肅清任何一位功臣,這點倒是超過了其先祖前漢高祖。 之後,他還提出了前所未見的奴隸解放宣言,在一代之中集創業(以實力統一天下)與守成(確立新的秩序、安定民生、振興文化、並育成後繼者等)兩者,簡直可稱為中國史上最棒的名君。 在他的手下,有所謂「光武二十八將」之稱的名將群,岑彭就是其中之一。 常勝不敗,而且軍規嚴正,從不做危害民眾之事。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只餘下隴和蜀兩地之時,位於前線的岑彭收到了光武帝的親筆書信。 光武帝本就為富有文才之人,這時的親書也以名文而為世所知:「人因不知足而苦,既平隴、複望蜀,每發一兵,頭發為之白。 」 這就是「得隴望蜀」的語源。 兩百年後,因被第三十一位的曹操所引用,因而更為出名。 在平定隴地一年之後,岑彭准備從長江中遊前往上遊,也就是進入蜀地之中。 這時與之對峙的乃是在蜀稱帝的公孫述,他率領大軍沿長江而下,出三峽而在長江中遊築了一座大要塞。 他先在南岸的荊門山與北岸的虎牙山之間以浮橋連結起來,在荒亂的激流中立起數千支的木樁以防敵船人侵。 接著又在兩岸的斷崖之上築樓,列上箭弩,以數萬松明照亮夜空,不讓一名漢兵有可趁之機。 看到這樣的陣仗,即使是岑彭都不得不在第一時間考慮是否要退卻了!這時,光武帝激勵的親書來到,接下來便展開了全面攻擊。 在某個強勁東風吹襲的日子,數千只漢軍軍船的船帆滿載著風,溯著急流迫近蜀軍要塞。 水裏的木樁阻住軍船的進路,加上左右兩岸如雨般的箭矢,在一進一退的攻防之中,漢軍的先鋒部隊終於立上了浮橋,放出了准備好的火箭。 火勢在強風之下一發不可收拾,籠罩了浮橋以至於城樓。 在猛火之中,岑彭發動了突進。 就這樣,有了《後漢書》中「所向無敵」的表現。 在一日中陷落了水上要塞之後,岑彭雖欲一口氣攻下蜀國,然卻被公孫述派出的刺客所暗殺。 在此一年之後,漢軍終於將公孫述擊斃,報了岑彭的仇,並因此達成了統一天下的偉業。 這是發生在西曆三十六年的事。 在中國歷史上,自力成功地統一天下的皇帝,自秦至清也不過大約十人,因此光武帝與二十八將的事績應當讓更多人所知,並給予更高的評價才是。 漢武帝雖為一位英雄君主,然卻有濫刑酷殺的傾向,常以無實或輕罪致人死於獄中。 此外,他對民政也幾乎無甚關心,竟讓黃河的堤防決潰二十年以上而不聞不問,造成兩百萬的民眾流離失所、家屋農地流失也不救濟。 宋太祖趙匡胤則是自先帝手中繼承莫大政治遺產的幸運兒,而明太祖朱元璋則以流血肅清,殺死了不少朝野的人才。 光武帝完全沒有這些人的所為,他之所以被日本所無視,乃是因為和楚漢爭霸時代或是三國時代相異,並沒有一本廣為流傳的宣傳文書來大吹特吹。 像是《三國志》的讀者,應當都知道曹操在「官渡之戰」後將敵本陣中的文書加以燒毀,用以安定人心之事吧?其實,這乃是模仿光武帝在討伐了群雄之一的王郎之後,在其陣中燒去文書的行為。 好了,這次的列表並不是「聖人君子列傳」,因此其中自然也有一些如問題兒童般的人物,第二十五位的陳湯就可說是其中的代表。 他趁總司令官臥病在床的時候擅自動員官兵,而且還假稱受命欺瞞部下。 當得知事情的總司令官於吃驚之餘命令其軍隊解散時,卻被頂了句「事到如今怎能停止?這個沒有用的東西,還不趕快下出動命令!」同時還以劍相逼,甚至在作戰結束之後,不但穿上了戰利品,還要求朝廷盡快給予恩賞,真是個亂來的家夥。 不過,他在用兵方面倒真是個天才,決斷力和行動力亦非尋常,在前漢末期當上了西域副校尉一職。 當時乃是匈奴的黃金時期,郅支單於在西域一帶威猛無敵,陳湯領了四萬兵力對之全面攻擊,在天山山脈周邊激戰之後,大敗匈奴軍隊,討伐了郅支單於。 也因為這場大勝利的緣故,西域也暫時回複了和平。 在接連下來的戰鬥中,陳湯曾有與奇妙的敵人作戰的經驗,那就是以密集隊形作戰、帶有紅或金色毛發、青藍眼睛的重裝步兵團。 本來匈奴即為騎馬民族,但全軍皆為輕裝騎兵,說到步兵的話,則是由匈奴將支配下的綠洲都市居民或是俘虜所集結編成。 因此,陳湯也不免為這特異不同的戰鬥法所苦。 但結果,陳湯還是將之追討降伏,並於祁連山附近興築驪軒城,讓他們居住於其中,負責漢帝國的邊境警備工作。 這個驪軒城的居民到底是什麼來頭呢?陳湯在西域之戰乃是發生在紀元前三十六年的事,而在經過了兩千年後的一九八九年,澳洲的歷史學家在蘭州大學進行了一場特別演講,終於將這神秘事件傳達於世。 根據他的說法,驪軒城的居民乃是羅馬帝國的戰士。 在紀元前五十五年,羅馬的執政官克萊斯士率領七個軍團往東方進行遠征,而在與中世波斯王朝之一的巴爾迪亞軍作戰時大敗,克萊斯士被殺,羅馬軍亦潰滅。 好不容易其中有六千人突破了包圍逃出,但他們並沒有回到羅馬本國,他們的去向成為西洋史上的謎團。 看來他們大概是在受波斯軍的追擊時,往祖國相反的方向——東方——一直前進,最後就進人了匈奴的勢力範圍中而成為其傭兵部隊。 目前,驪軒城的遺跡正在進行挖掘調查,看來陳湯與羅馬帝國戰士們的戰鬥,在現代的考古學之下,應該很快就能判明了! 此外,雖然並沒有列在這次的列表之中,但在十八世紀初,清朝將軍也曾經與瑞典軍隊作戰過。 這乃是因為在有名的北方戰爭中,瑞典軍的兵士為俄羅斯軍隊所俘虜,並用在中亞方面與遊牧民族准噶爾族的作戰。 在此,俄羅斯軍隊打敗,瑞典人再度成為准噶爾族的俘虜,並傳來了許多工藝及火炮的技術。 而當准噶爾族與清軍作戰時,這支瑞典人部隊最終就與清軍對上了。 聽說其中也有再被俘虜而遠至北京的瑞典人,只是不知在非己意之下橫越歐亞大陸的他們心中做何感想就是了。 前面說過,這次的列表並不是「聖人君子傳」,不過,其中還是出現了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的人物,那就是第八十六位的王守仁。 王守仁,號陽明,也就是「陽明學派」之祖的那個王陽明。 他是個偉大的哲學家,同時也以思想家的身份為日本人所知。 其實他是個誠實而有能力的大臣,同時也是代表明代中期的一位軍略家。 第2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中國武將列傳》
第2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