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旁的韓國大將軍譚建弼聽了丞相的建議後,不以為然道:「老丞相說的過於輕巧。須知打仗需要錢糧馬匹各種物資。其對於國力的消耗絕不是一個小數目。難道老丞相以為就憑三寸之舌就可以讓兩國不惜耗損國力出兵嗎?我看還是自家人管自家事。自力更生為好。」
「將軍此言差矣!」丞相惠臨擺了擺手道:「韓國拿什麼去打?我韓國那點家底打的起嗎?將軍要是打的過,還需要去求援嗎?將軍說的話才是真的輕巧了。」
大將軍譚建弼見說不過丞相惠臨,也就不再多言。他冷哼了一聲。轉過頭,將視線從丞相惠臨的身上移開。
韓國的將相不和早就已經是傳統了,每次朝堂議事都是如此,不分個高下絕不罷休。這次大將軍被說的閉口不言。丞相惠臨自然是心中歡喜不已。
見大將軍不再發言,韓王韓非對堂下眾人說:「既然無人再有異議。那就依老丞相之言行事。老丞相立刻選定人手快快出發。秦國的大軍可是轉瞬即至的。」
「是!」丞相惠臨拱手應答。
打點行裝後,惠臨立刻出發前往晉國都城曲臨城。
…………
晉國都城曲臨城王宮大殿內,自從晉國等四大諸侯國稱王後。都各自大興土木,建造宮殿樓宇。雖然相比於天子的王宮還是有些差距,但已經是相差無幾了。
此時,晉王晉歡端坐於王座上,整個議事廳仿造了天子宮殿建造。雖然材料上不及紫英殿的珍貴,但也是相當不凡了。晉王的王座是金色楠木制作,長五尺,寬三尺。上面還鑲嵌著各種寶物,頗有氣派。
在這個天子式微的年代裏,諸侯王的話語權要比天子強多了。晉王晉歡傳召韓國使臣上朝覲見,其臉上嘴角微微上揚。如同打算看戲的觀眾,坐看韓國使臣的表演。
「宣韓國使臣上殿!」
韓國丞相惠臨走進大殿,他進門就看到周圍的大臣們用一種看猴戲的表情望著自己。讓其心中有些不忿,但是他臉上目無表情,沒有讓人看出端倪。
「晉王!我是韓國丞相惠臨。今日到此是想請求晉國出兵伐秦的!」惠臨說話的時候,語氣透出恭敬。
晉王晉歡對於惠臨的來訪目的心知肚明。秦國要打韓國,韓國不敵,那不是只能前來搬救兵了。他微微一笑,「哦?是這樣啊!」語氣中仿佛是恍然大悟的感覺,但是這臉上的表情可以看出晉王其實是裝出來的。
惠臨不卑不亢,他哪裏看不出只是晉王對於自己的譏諷。不過,這些都無所謂。
「請問晉王何時可以出兵?」
「出兵?本王何時答應國你要出兵?秦國又沒打我晉國,我國為什麼要與秦國兵戎相見?」晉歡說話之聲,一臉調侃之色。
惠臨回答:「韓國是雖然不及秦國,但也是四大諸侯王之下的大國了。如今秦國要借故攻打我韓國,韓國與晉國相鄰。如果韓國被滅。那秦國在南方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如此下去,其他三大諸侯不是盡為魚肉?晉王可知,秦國已經吞並了南方大大小小十多個國家。要是滅韓之後北上的話,哪一國是第一個被開刀呢?」
晉王雙眼瞳孔微微一縮。對於惠臨的說辭,他覺得還是十分有道理的。不過,要他直接出兵不給點好處他是不會白做的。「惠相說的有理。可是,說了半天本王也聽不出我晉國出兵有何好處。更何況我晉國一家出兵與秦國對抗。只怕到最後只會落得一個兩敗俱傷的結局,其他諸侯王則乘機漁翁得利。」
「請晉王放心!我已經派出使臣出使齊國。齊王已經答應只要晉國同意發兵。到時候,齊國的二十萬大軍立刻南下與晉國一起聯合伐秦。」惠臨說的如此信誓旦旦,讓晉王感到這一切並非虛言。
「既然如此!那本王答應出兵。至於出兵數量嘛就和齊國一樣好了。」晉王心中清楚,在出兵上是不能比齊國少的。但是也不能多,不然齊國會產生懷疑。
四大諸侯王自從天子國都新月城一役後,互相之間早就產生了嫌隙。誰都想統一天下,成為傲來國的霸主。如今齊國答應出兵,這對於晉王來說是一個削弱秦國的大好時機。所以他當然不會錯過。
四十萬晉齊聯軍再加上韓國的十萬大軍一共五十萬人,浩浩蕩蕩的開赴前線。一場諸侯國之間的戰鬥開始了。
聯軍的消息很快就傳到了秦國。原本打算出兵伐韓的二十萬軍隊已經准備撤回。這次面對的晉齊韓三國聯軍,秦國縱然是諸侯王之一,但是面對如此陣仗也會覺得有些棘手。
秦國要是敵不過三國的聯合大軍的話,也許以後就沒有四大諸侯王,而是只剩下三個了。如今韓國之危已經解除,而秦國之危則近在眼前了。
第三十七章 朝堂定戰和
秦國首都宜陽城,此時二十萬原本打算出征立功的秦國將士都已經撤回。人雖然回來了,但是心裏卻沒一個敢放下。這次為什麼會回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
秦國有難,還是滅國的大難。秦國國內可以召集起來的軍隊總兵力約三十萬人。面對晉齊韓三國近一倍於自己的軍隊,壓力可想而知。
秦王宮議事廳前,秦王秦汾和諸位大臣正在朝議。只見大廳外一個灰蒙蒙的身影急匆匆的跑了進來。連身上的灰塵和腳下的泥土都沒來的及清理。
這身影拍了拍身上灰塵,看上去明顯是多日趕路無暇顧及清理所致。然後,他立刻面朝秦王下跪道:「臣秦虎受大王緊急詔令,特此連日駕馬急行。請大王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