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篇

 穿越之這一代

大臉師太 作品,第76頁 / 共85頁  

 大小:

朗讀: 

「沒有沒有,秀貞跟我說照顧你的事,你們自便!我去給你們洗點水果」高堅趕緊擺手跟老婆解釋,轉身出去拿吃的。

「姐,太羨慕你了」看到姐姐姐夫兩人互動,盧秀貞想到大家都是成雙成對就自己一個人帶著孩子,過來趴在姐姐腿上。

「張磊畢業不就會回來麼!再堅持一下,以後你們家日子可好著呢!有什麼事不好辦就過來叫你姐夫幫忙。」盧秀貞理解她一個人的苦悶,可是總不能攔著不讓丈夫上進吧!哎,苦也是只能苦家裏的女人。

「秀貞,不行你就去看看張磊,辦護照不好辦,想想別的轍啊!問問阿華那邊有什麼辦法,看看從香港走是不是容易些。」殷蘭一語驚醒夢中人。

「對,這也是條路子,我鑽牛角尖了,總想著從上海直接走,哎,阿華他們來的時候錯過機會了,等我今天回去寫信問問再說。大嫂,要是有戲,你可是大功臣啊!」盧秀貞一拍大腿,真是當局者迷!

「那我可等著你帶洋貨回來啦!才不跟你客氣。」

說說笑笑等十一點來鐘三人提出告辭,高母竭力勸她們留下吃飯,梁桂蘭就直接說家裏還有三個老爺們不會做飯,不回家他們只能餓著。

高母眼見如此只能說下次一塊來,看看廳裏放的老母雞啊!水果啊!堅果、幹貨還有雞蛋,拉著張母說「親家母,不是客氣啊!下次不要帶這麼多東西來了,現在物價這麼貴,你們自己留著吃,我們家就這麼一個兒媳婦,不會虧著她的。」、

「高堅媽媽,我不是客氣,這些都是秀貞從做生意地方找人買的,價格比外面低,老母雞是浦東拿過來的也比這邊便宜,我們過來看秀玉也是順便帶來的,你不要有什麼想法。」

「這樣啊!那感謝了,哎!你說說現在是怎麼搞的,我都快看不懂這個世道了,吃的用的一天一個價,你不曉得,最近萬體館」說著指指斜對面的上海體育館「天天停滿小轎車,都說開幹部大會討論什麼物價改革,後來人家說的一有小汽車來物價就要漲一漲,昨天下午三點多又開會了,結果早晨怎麼樣,白糖果然漲了。」80年代的上海體育館是作為上海全市性党政負責幹部大會的指定會議地點,附近的居民只要通過觀察廣場上的轎車數量,就可以判斷最近市裏是否有大動作。

梁桂蘭也很贊同她說的「我心裏也慌的,弄堂裏好多人家都在陸陸續續買東西,看來我們回家也得商量一下,親家母,秀玉交給你了,有什麼不方便的叫高堅過來說一聲,我們也都在家呆著沒事幹的,多走動走動。」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好好,慢走啊!高堅送送你丈母娘和大嫂她們。」

等到了家吃完飯,盧秀鴻、殷蘭和盧秀貞都在,一家子圍坐在裏屋也開始討論起這個事,87年下半年好多食品和日用品就小漲過,今年翻過年後這種情況愈發明顯了,不止鮮菜、豬肉、調料、雞蛋連耐用品也都開始漲價,報紙上開始有了連續宣傳要改革工資和物價的消息。

盧俊方詢問幾個子女的看法,盧秀貞因為前世這個時候還是個小屁孩,根本對這種事一點印象都沒有的,現在對政治也說不出什麼建設性意見,盧秀鴻則認為中央既然敢放開價格肯定是有的放矢的,計劃經濟能夠調控這種情況,物價短期上揚後會回落到正常並穩定,盧俊方聽了分析了下也覺得很有道理,他的理解角度是現在大家都在拼命買各種物資,以後再生產出來的商品一定時間內肯定會供大於求,那時物價就沒多大空間上揚了,國家肯定也會有措施讓價格回到正常水平,他們應該把錢捂著到降價時用。

「到底為什麼價格會突然漲的這麼厲害啊!」殷蘭就想不通,吃的用的漲漲也就算了,那些黃金、電視、冰箱誰會沒事天天買啊!

「主要是要取消雙軌制了」盧秀鴻喝了口茶,盧秀貞也催著他趕緊解釋下,她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簡單地說就是改革開放前,計劃經濟體制下,國家制定了幾乎所有商品的價格,一盒火柴兩分錢,一斤鹽一角三分,這樣的方式維持了28年。可隨著市場經濟制度的逐漸引入,價格和市場開始顯出不兼容,80年代初,能源、原材料的主管基礎工業部門逐漸放松了計劃配額制的嚴格管理,既給企業「計劃內指標」,又有「計劃外指標」,那麼這樣企業就可以把計劃外指標生產的產品不按照計劃價格給指定的單位收購,而是拿出去自行銷售。

一種物資有兩種價格,市場價要高於計劃價,那麼計劃分配的比例自然逐步縮小,市場銷售的份額反而逐步擴大,這就是 「價格雙軌制」。

最初的雙軌制避免了價格一次性放開對經濟帶來的巨大沖擊,又同時延續了市場改革的精神,可以說得到了領導的首肯,但漸漸弊端也逐漸顯露。

盧秀鴻舉了個例子,好比他們單位的鋼材,一噸普通鋼材計劃內價格是700元,市場價格是1800元,如此巨大差額,生產企業肯定不會心甘情願按照計劃合同供貨,即使簽了的合同他也會以各種借口不去履行,而是盡可能把鋼材拿到市場上去銷售,下遊企業想要拿到鋼材,就必須支付額外的補償才能得到原本的計劃供貨,可以說,在雙軌制政策下,這樣的每個環節都是合法的,但是每個環節卻又都是倒賣的。

而這種特殊國情下的獨特制度也使大量的投機者找到了牟利的機會,「倒爺」們不停地轉手倒賣各種流通領域的商品,層出不窮的轉手使得物資市場價格不斷攀升,甚至有短缺的現象,可想而知其中會滋生多少的腐敗,計劃內的物資以市場價出手,「倒手」帶來的豐厚利潤讓這些人前仆後繼。這種情況下,物價可以說是「不得不改」,想抓住這最後機會的人,自然就會大量囤積各種貨品。

「那這麼說,囤點東西也不是完全沒道理嘍!買點常吃常用的還是應該的。」盧秀貞聽完覺得買些常用的消耗品也沒錯,畢竟價格總體還是在上揚。

「你買少量當然沒問題,但是像對面他們那樣囤就不至於了。」對面老頭老太前兩天買了一百盒火柴和幾十袋白糖、鹽回家,讓梁桂蘭看的咂舌不已。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不管老盧家分析的如何頭頭是道,聽來確實理由充分,但是真理這次沒有站在他們這一邊,後來的事實證明一切只是他們的一廂情願。

5月,中央政治局先後召開了兩次會議,形成了長痛不如短痛的共識,會議正式放出了進行價格和工資制度改革的風聲,新華社發表通電:「中國的物價改革是一個大膽行動,要冒一定的風險,但是中央有信心把這件事辦好……」

這條消息一出,直接證明了之前的小道消息不是空穴來風,民眾的心理開始發生波動,掀起了第一波搶購狂潮。

凱恩斯有一句名言叫做:「社會心理決定人類永久的經濟問題。」大家第一次瘋狂采購時,老盧家和老張家還能坐得住,覺得搶購潮一出國家肯定要管的,要管的,可當豬肉漲到了四塊九一斤,雞蛋漲到了兩塊七一斤,西紅柿竟然要八塊錢一斤,所有的時令蔬菜都漲了30%時,家裏的老人終於坐不住了,十塊錢拿出去回家只能炒個西紅柿雞蛋,一個月一百塊的工資只夠吃十天,可價格還在漲啊!①

老百姓只能被動地加入了搶購大潮,可這顯然不是終點。

77心浮氣躁

1988年 8月19日清晨,市民們從中央人民廣播電台裏聽到了政府公布「價格闖關」的消息,轉天的周六休息,盧秀貞被張母抓包勒令負責買調料,這真是黑暗的一天。

所有人都昏了頭了,見東西就沒有放過的,醬油店門也不敢開門,鐵柵欄攔在那裏,所有人都是手穿過柵欄和裏面的營業員交易,盧秀貞買到最後兩瓶醋出來時手背皮都蹭破了。

路上隨處可以看見形色匆匆,拎著筐子從各個方向湧來,排隊去買油、買米、買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