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會篇

 工資翻倍計劃

郝瑋剛 宋江 .. 作品,第7頁 / 共30頁  

 大小:

朗讀: 

所以,要讓老板記住你、惦記你、加你工資,你先要做一個單面人。

年薪7872萬的楊元慶(1)

年薪7872萬的楊元慶

《福布斯》中文版2011年中國上市公司首席執行官(CEO)薪酬榜單中,聯想集團CEO楊元慶以7872萬人民幣年薪高居H股非國有上市公司CEO薪酬榜首。

7872萬年薪,換成月是每個月656萬元,換成天是每天賺21.56萬元。每天賺20多萬元的工資,這不能不激勵著更多的打工仔努力、努力、再努力。

回首楊元慶的中國薪資之王的道路,你可以說他很能幹,可以說他很專業,可以說他能言善道,然而這些都不是主要的。

那年是1988年,楊元慶24歲,即將從中國科技大 學研究生部畢業。面對茫茫前路,他開始設計自己的未來。就在無意之中,他為自己設計了一條今後必將使他顯山露水的打工之路。

當時,他的理想是:留學美國,拿下科技方面的一個博士學位,然後到矽穀去找一份工作,成為一個科技人才,拿高薪。

這個理想沒有實現。他後來走的路,卻離這個理想並不遠。

因為去美國並不容易,他既沒有錢,英語也差一點,因此,他決定先找一份工作。而這份工作,既是為了給以後留學美國攢經費,也必須與他的去矽穀工作的夢想有關。因此,他決定去中關村找一個科技方面的工作。

在當時,中關村是中國第一個高科技園區,號稱中國矽穀。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他四處打聽消息,每天翻看報紙招聘欄,目光盯著中關村的那些高科技企業。最後,他的目光落在了聯想公司上面。

當時聯想的名氣正在上升,他認為能進入聯想,就離他的目標近了一步。於是,他興沖沖前去應聘。經過一番複雜的面試,經過初試和複試,他被錄取了。當錄取消息傳來時,他的第一個念頭時:離美國近了,離矽穀近了。

進入聯想這個當時國內已略有知名度的高科技公司,他的第一份工作是銷售業務員,銷售一款叫做Sun工作站的產品。Sun是斯坦福大學網絡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公司的縮寫。Sun以工作站的設計制作為業務重點,使用INTEL386芯片。

年薪7872萬的楊元慶(2)

這可是一份高科技工作,雖然只是個銷售。

只要是高科技工作,就是目標的第一步。楊元慶認定這一點,也就不怕苦不怕累地好好幹了。聯絡客戶,接待客戶,開箱驗貨,開票收款,焊接網線,調試機器,售後跟蹤,一整套流程,他越做越帶勁。同時,在做銷售的同時,他不忘記學英語,天天背單詞,練習語法。

這樣過了四年,他終於考完了GRE,報考了美國芝加哥某大學,打算拿下美國大學一個科技博士學位,然後再到矽穀求職。

至此,他的目標已經明晰了:一個在逆境中進取的銷售管理者。

是的,這就是他即將在世上亮相的形象:一個在逆境中進取的銷售管理者。

就在他等待美國大學錄取消息的同時,1992年4月,聯想集團公布了一項新的任命名單,其中,楊元慶被任命為計算機輔助設備部總經理。

去美國,還是就任總經理?

拿博士到美國矽穀,找份工作,步步上升,做到總經理,還是直接在中國的矽穀擔任總經理?

城市假期 Amocity
城市假期 Amocity

  

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計算機輔助設備部的工作是代理銷售惠普公司的繪圖儀。作為總經理,楊元慶在惠普繪圖儀的銷售過程中發現,原來,在零售和批發之外,還有另一種銷售模式:代理和分銷。

作為一個高科技專家型的銷售管理者,他開了眼界。他明白,只有掌握代理和分銷,才是真正的做大。

相對於惠普,整個聯想也相當於一個小學生。從惠普這裏,聯想發現了一個全球性的龐大銷售網絡的構架,而聯想計算機輔助設備部只不過是這個銷售網絡中的一個環節而已。這種架構,能夠用最少的人力占據最大的市場,賺取盡量多的利潤。

楊元慶第一次看到這種模式,感覺眼前一個世界打開了,他找到了自己的路。他回頭看自己的來路,發現自己一直在走的高科技行業管理者的路線,是走對了。

他立即把從惠普那兒學來的招數應用起來。第一次的應用是:聯想計算機輔助設備部把惠普繪圖儀的銷售任務,分包一部分出去,即它也與別的公司簽代理分銷合同,讓別人去賣產品,而它給他們提成。

這可以說是分銷中的分銷,分銷商再讓別的分銷商銷售產品。

年薪7872萬的楊元慶(3)

這次分銷合作事件,標志著中國IT業開始懂得什麼是現代銷售業了。而這種銷售模式的確見效很快,不久以後,聯想的銷售業績隨著分銷商的增多而迅速上升,每年都比上一年增加一倍,幾年翻了好幾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