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引子 1、一件真事
(《九州日日新聞》文化欄的連續報道)
一九六九年十月十一日,在日本九州玄界灘海面的一個孤島——沖島上,發掘了「唐三彩」。這在世界上是第四次,出土的情景,頗具戲劇性。
戰後,從一九五四年開始,經過多次考察,沖島終於以「海上正倉院」*的美稱聞名於世。萬餘件珍貴文物出土,極大地開闊了學者們的眼界。
公元四至七世紀,祭祀品中的無數珍品幾乎無損地長眠在這個孤島上,隱藏著歷史的秘密。
一九六九年秋對沖島進行第三次考察。這年共進行三次:首次預備考察在四月份,第二次五月份,這次從十月份開始。在隊長九州大學岡崎敬教授的領導下,發掘出來龍頭、雲珠等珍貴的鎏金銅質祭祀遺物。
下面是十月十一日的情況。
這天,報社記者親眼看到著名陶瓷藝術研究家小山富士夫在五號遺迹處的活動。小山先生小心翼翼地察看一件件出土文物。他彎下腰,從褐色土中拾起一小塊綠色陶器輕輕放在手中。他把眼鏡戴上又摘下,仔細鑒賞著。
小山先生的眼裡忽然放出光輝。他跌坐在土丘上。這就是發現唐三彩的歷史一瞬間。
人們圍住小山先生。
「還是那樣華麗……」熊本大學松本教授看著小山先生手中的綠色陶片,情不自禁地讚歎。
在初次來島上以三笠宮為首的考察團中間也激起一陣輕輕的騷動。這騷動,顯示出人們發現奇珍異寶后的緊張和興奮。
岡崎隊長輕聲地告訴記者:「「可以斷定,這是世界上罕見的唐三彩!」他的表情,也充滿興奮和喜悅。
後來,小山先生作為鑒定人,在公開發表的考察報告的開頭指出:「從玄海灘的孤島——沖島上發掘出許多珍貴文物,其中十八件唐三彩可震動全世界。」唐三彩,正如大家所熟悉的,是中國唐代(七世紀至九世紀初)製造的陶器。它是由綠、黃、白三種色彩繪製的。它的色彩,可以「華麗」一詞加以形容。
由於燒結溫度低,脆性大,不具備實用價值,但它卻深得唐代天子和權貴們的喜愛,往往作為陪葬品放入墳墓。
這種三彩繪製的陶器種類繁多。壺、瓶、碟、香爐以及男女人物、馬、牛、犬、獅、駱駝等器物,幾乎部有。
在歷史上,首次發現唐三彩還是進入二七世紀后的事。
在距今犬約五十年前的清朝末年,中國從開封向洛陽沿途開發。當工程進展到洛陽城北時,挖出很多陵墓。洛陽附近的漢、隋、唐等朝代的墓群素享盛名。
在唐代墓群中,發現了唐三彩。它長眠地下一千多年,初次露面,很多人就為它的美麗色彩而傾倒。
思慕者從世界各個角落趕來中國。現在,在世界著名博物館里能看到的唐三彩,就是當時胡亂挖掘后流失出國的。
當時出土的地區,只限於洛陽、長安等盛唐都城近郊。
唐代,由絲綢之路把東、西方連接起來。當時,作為文化交流,是否有可能把具有高度藝術水平的唐三彩運往外地呢?專家們對這一問題進行了探討。
事實證明,唐代的越州青瓷,廣州白瓷已經遠送到印度、巴基斯坦、伊拉克、埃及。
戰後的一九五五年,瑞典考古學家馬爾登博士在開羅南部蘇斯達套地區採集的大約三千件陶器里,有兩件很引人注目。這是在國外首次發現的唐三彩。
唐三彩產生當時,就被運往外國,最遠曾到達非洲海岸。
一九六七年二月,在奈良大安寺遺迹進行考察時,平城宮舊址考察部長杉山信三博士發現了一百二十餘件陶器片,這是日本首次出土的唐三彩。
其中有一種被稱作「書枕」「的長方形陶器。造憾的是它被火焰徹底毀壞了,使人們失去欣賞唐三彩那特有的美麗色彩的機會。
不管怎樣,這在世界上是第三次被發現,證實唐三彩曾渡海來到日本。
這次在沖島發現唐三彩,是世界上的第四次。
沖島出土的唐三彩,儘管只是一個彩瓶口的邊緣部位,卻有幸保存了它的本來色彩。經過人工復原后,引起人們對遙遠古代的遐想。
它那淡雅的薄綠和深沉的暗黃有機地結合為一體,又襯以潔白的背景,呈現出別具一格的古典美。唐三彩的色彩一般是絢麗豪華的,沖島出土的則具有沉靜、雅緻的風格。
這裡追述一下唐三彩的歷史。
陶器上出現鮮艷的色彩,是從唐三彩開始的。達到這種水平,經歷了漫長的歲月。
唐三彩的釉質,是經低溫焙燒麗成的。
在中國,青瓷的高溫焙燒技術很先進。它的起源可追溯到紀元前一千多年的殷、周時代。但低溫釉的焙燒技術卻很落後。
漢、魏、晉時代,曾經試用吹氧燃燒的方法燒制鉛釉。不過,製品的色彩混濁,質地粗糙。
從隋代開始,能燒制綠、黃、白三種單色釉,而使用三種顏色製成陶器則開始於唐代,就是唐三彩。現在,對三種色彩的解釋也不盡相同。
有人認為三種色彩是綠、褐、白,也有人說成綠、紅、黃。因為它是經過升華而得到的色彩,難以簡單地判定。換言之,它是一種極其微妙難以形容的色彩。
第1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