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大陸長大的,自己的北京話還有點把握。 再說,我也很想試試我的北京話水平究竟如何。 這也是旅行的目的之一。 落腳的她方,很象東京淺草的小客棧。 我每天只是貪婪地遊逛北京城。 天壇、北海、頤和園、玉泉山歷史悠久的北京城名勝古迹很多,景色十分秀麗。 不用說,我也涉足於繁華的王府井、東安市場一在帶,試圖買些廉價的土特產品。 繪我留下更深記憶的還有天橋一帶的茶館。 那裡終日悠哉游哉的市民們,似乎不論戰火蔓延到哪裡,也照例不受影響地生活下去。 我從他們身上體會到豁達大度、堅韌不拔的民族精神。 清晨散步時,經常看到老人們拎著鳥籠悠閑地漫步,籠中雲雀歡快地鳴囀。 一些男青年在晨霧中練拳術的身姿,也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有一天我參觀了紫禁城。 紫禁城是明成祖時建的宮城。 周圍約三公里,座落在寬廣的北京城偏南處。 紫禁城門主要有午門、神武門、東華門和西華門,裡面的宮殿建築群一色是中國風格。 主要有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北面還有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官、欽安殿。 其他類型建築也混雜其間。 建築物的頂部,都裝飾著金黃色的琉璃瓦,在蔚藍色的天空下閃閃發光,一派金碧輝煌。 饒有興味的是,在規模宏大的建築群中,有幾處傳說曾是膚香飄溢的香妃浴池。 這宮廷建築已被用來展出藝術品。 當年國民黨政府在轍出北京時,已把珍貴文物運往南京。 儘管如此,還有很多藝術品遺留下來。 倘若你不加快腳步,當天就無法看完這許許多多的珍品。 重點陳列室,是由日本軍隊擔當警衛的。 那天下午三點左右,我進入唐代展室坤寧宮。 那裡分為初唐、中唐、盛唐、晚唐四個展室。 是進盛唐室,我的目光便落在絢麗多彩的陶器上面。 展品有十件左右,我這雙看慣了白瓷和青瓷的眼睛,被接近原色的濃厚色彩刺激得興奮起來。 已有客人進來參觀,一個年青的中國人在裡面,我也站在他旁邊,一同觀賞。 中國大自然是荒暴粗野的,但有時卻顯得溫和穩重。 黃河濁流、夏天空中的滾滾黃塵都是如此。 內部蘊藏著無窮的破壞力,表面上卻似乎是平淡無奇。 這就是當時中國的自然景觀。 展品的明快色彩,彷彿就是以黃土為原料,經過焙燒而得到的。 如今我喜愛潔凈的白瓷。 但那時,我卻對接近原色的器物非常入迷,大概是年青的緣敵!我久久地姑在那兒,凝視著陶器。 「這是唐三彩呀!」身旁的中國人告訴我說的,是一口流利的日本話。 我朝中國人望去。 他身材修長、鼻樑稍高、面色白暫,眉毛一端有個小痣。 「大約是六世紀末、七世紀初的製品。 」青年筒短地向我解釋。 我的目光重新回到陶器上,一隻帶有把手的壺持別引我注意。 釉質為杏黃色,通體呈現出典型的中國風格。 青年目光道隨著我的視線,似乎了解我的心思。 「這叫鳳首壺。 風凰的鳳,首就是頭。 是模仿鳳凰製成的壺。 」他的手揩邊比劃著邊解釋。 「您的日語很好啊」我向青年說。 「我在早稻田大學讀文科。 戰爭爆發后才退學回來」青年回答。 上層社會有很多人把子弟送往日本留學。 這些子弟,多教才思敏捷,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 我猜想。 這個青年一定是個上層子弟。 青年向我看了一眼,默默走開。 翌日,我又去紫禁城故宮博物院。 在偌大的北京城,不停地遊逛十來天,弄得疲憊不堪。 我大貪得無厭了。 很想選擇一個可心的目標,從容地觀賞,好好研究一番。 換句話說,把旅行目標集中在一個焦點上。 我確定的目標,就是唐三彩。 當時,我對中國古代陶器的知識很貧乏,也可以說完全不懂。 但不知為何,我卻產生濃厚的興趣。 那天,在盛唐室入口,我向日本警衛輕輕點了點頭,便走進展室。 軍事管制下的紫禁城,重要展室都有日本兵看守。 我感到:這個佩戴二等兵肩章的兵士,目光彷彿比昨日更尖銳些。 我在內室入口停下腳步。 一眼看到,昨日相遇的青年正在出神地看著唐三彩。 從背影看到,他那修長的身子穿著合體的藍色長衫。 「真熱心哪!」我走到青年的身邊,向他打招呼。 青年默然微笑。 「這壺的把手是龍嗎?」我手指著一隻壺問道。 「是的,是龍。 不管是鳳還是龍,都是吉祥的象徵。 這叫龍耳壺,或許是引用」鯉魚跳龍門「的故事製成的吧!有人說是象徵狂著科舉考試如意。 」青年人給我解釋一番。 這是個高約三十厘米的壺。 兩條龍頭伸向壺口呈飲水狀,構成兩側把手。 壺體的黃綠色釉質顯得光滑璀璨、晶瑩可愛。 「在唐三彩壺裡,以鳳首壺、龍耳壺為上品,萬年壺、錦花盤也很名貴」青年把目光移向錦花盤。 我順著他的目光看去,那是一和日本盛放生魚片的大盤相似的盤子。 花紋宛如蔓藤花一華麗。 用「光彩奪目」「來形容可當之無愧。 那天,我和這位中國青年並肩走出故宮博物院。 冬日夕的餘輝,灑在屋脊的玻璃瓦上。 「您對藝術品很有研究吧!」我說。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唐三彩之謎》
第4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