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就發生了一個疑問:堅持這種中間立場的公允人物,為什麼沒有平步青雲呢?話得說回來,公司這玩意兒也是一種生物,其中交錯著微妙的情感。 說得直截了當一點,敵對的雙方都不喜歡中立的人物。 中間派很容易使人覺得靠不住,使人覺得他們是騎牆派。 中間派並不去干那種有難同當的蠢事,他們不會同像吃了敗仗的狗似的公司要人一起退出公司,但是,他們也不為那些打了勝仗的公司領導集團所看重。 宇佐美水太郎能長年盤踞人事科長的位置,也就是由於上述的原因。 那麼,能不能說宇佐美是有意識地、是站在功利主義的角度上採取「不看、不聽、不說」的哲學呢?看來也不能那麼說。 如此說來,這是他的性格和素質。 宇佐美進三榮公司時,已有45歲。 進三榮前,他過了20年的職員生活。 光野認為,宇佐美供職了30年,這期間,平安無事主義大概已成為他的一種習慣了。 最形象的證據就是宇佐美的綽號。 他的綽號叫「木先生」。 宇佐美的名字叫木太郎,所以給他起上個「木先生」的綽號並沒有什麼不自然的地方。 大家叫他的綽號時,似乎都用「默先生」的語調來發『木先生」的音。 意思是說,這個男人老是默不作聲,從不嘮叨一句無聊的話。 不過宇佐美雖然寡言,卻並不孤高猖介。 證據就是人們似乎經常去找他商談事情。 這也許是因為無論對「默先生」嘮叨些什麼,他絕對不會泄露出去,人們都感到放心。 而宇佐美不管同誰交談,總是聚精會神地聽著,並且常常對別人的牢騷、不滿和秘密表示諒解。 光野參與聽取情況時,心中強烈地感受到的就是這一點。 董事橫溝說: 「晤,宇佐美守口如瓶,反正這一點我是絕對信任他的。 」 總務科員原田說: 「比起靠得住這一點來,更重要的還是宇佐美對任何牢騷都能耐心地聽取。 和宇佐美會過面回家時,自己總感到積壓在心頭的某種東西已經吐出來了,情緒上也輕鬆多了,他真是一個心地非常好的人。 」 永井春子顯出了追慕死者宇佐美的神態,說: 「無論談什麼事,宇佐美科長決不會泄露出去,這一點是完全可以深信不疑的……」 但也存在著稍微帶點批判性的看法。 「哦,宇佐美對來商談事情的人是很熱心的。 可是他從未提出過自己的意見,沒有表示過要是如此這般就好了。 就是說,他光是『嗯嗯』地洗耳恭聽……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無法依靠的—…·不過,大凡有事來商談的人,多數是對事情本身已經有了自己的看法,所以,只要別人能仔細地聽一聽也就感到滿足了。 在宇佐美面前,即使你謾罵上司也毫無問題……」 這是人事科員中西的話。 中西雖然一時說出了「無法依靠」這種帶點非議的話,但最後還是肯定了宇佐美。 這些講話在光野腦子裡轉。 是個誰都要找他交談的人。 是個守口如瓶而贏得極大信任的人。 這樣一個人果真是被害的嗎?這是光野的疑問。 這個疑問同時也使將此案斷為「他殺」的高橋署長大傷腦筋,心中七上八下。 高橋下此論斷的理由,是宇佐美在開始感到氣悶難過之前,他的神態和平時沒什麼兩樣。 對一個自殺者來說,總會出現某些動搖不安的跡象。 但問了所有參加宴會的人,誰都說宇佐美當時在極平靜地飲酒。 這決不是自殺者的神態。 可是,對宇佐美的評論又是好的……於是高橋署長也出現了焦躁情緒。 這是兩次聽取情況結束后召開第一次偵查會議時,全體偵查人員得到的印象。 下午4點鐘,已經讓三榮公司的人員各自回家去了。 高橋署長在會上用稍稍帶點興奮的演說調子說: 「宇佐美水太郎的家庭生活是美滿的,不合情理的債,他一分錢也沒借過;他的嗜好是不用花什麼錢的園藝。 平時,他臉上總是笑嘻嘻的,鄰里街坊對他的印象很好。 宇佐美是個在社會上一點兒壞事不做的人。 從迄今聽到的情況來看,這個人被害只有一種可能。 」 「哪一種?」 候補警部飯冢帶著疑惑的神色問道。 這種疑惑的表情不僅飯冢一個人有,在其他的偵查人員臉上也可以看到。 「這是我的想象:某一個職員將一件要緊的事情一五一十地透露給人事科長宇佐美,但緊接著,這個職員感到事情『糟了』,要是宇佐美將這事泄露出去的話,一切就完了。 於是,這個職員便起了殺心…… 「然而,手佐美被公認為是絕對守口如瓶的……」 有一個偵察員平心靜氣地表示了不同意見。 「但是,透露的內容一涉及重大問題,也可能有疑心生暗鬼的情況發生。 」 光野覺得高橋署長的意見也有些道理,只是跳躍得太快了點。 「不過……」又有一個偵察員發言,「我感到署長的意見中,想象的成分過多了些……」 經他這麼一說,想想情況也確是如此。 高橋署長一下子不作聲了,沉默支配了偵查會議,氣氛很沉重。 「也許是自殺的?」 光野覺得這種疑問開始在一部分的偵察員頭腦里有所蔓延。 可是,偵查的方向是「他殺」,現在正順著這個方向披荊斬棘地勇往直前,所以誰也沒有把疑問說出口來。 一般說來,管理人員在承受不了責任的重壓而要自殺時,不擇時間地點的情況很多。 有人在上下班的高峰行車時間裡,會在眾目睽睽之下向迎面開來的電車撲過去;有人在辦公時間裡突然跳出窗口……宇佐美的情況也有可能屬於這種例子。 「部長,自殺的可能性不予考慮嗎?」細部問道。 細部是一個有經驗的便衣警察。 在這時的會議氣氛下作這種發言是需要膽量的。 不過,光野曾風聞署長高橋和這位細部合不來。 「目前,我並不認為是自殺。 」署長高橋明確地說:「從宇佐美的日常生活來看,完全沒有理由認為他是自殺,這是一。 第二,投放氰化鉀這種犯罪手段總有一種預謀殺人的味道。 此外,沒有遺書,而且死者在出席歲末聚餐會之前,曾親自去買了一張飛機票,打算兩天之後出差東京……」 「是啊··」 從表情上看,便衣警察細部似乎是同意了。 第4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推理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私隱知道得過多的人》
第4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