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無可爭辯的歷史真相就是:放射性使得「哈蘭姆的鎢」(這種叫法已經成了歷史)發生了關鍵性的變化。其他的一切——它到底是不是鎢;它是不是被人做了手腳:它是不是一種根本不可能存在的同位素——都是無關緊要的。一切都被淹沒在令人驚異的事實之中:在放射性不可能劇烈變化的環境中,它的放射性卻在不斷增強。
過了一段時間,坎特羅維奇私下裏說:「我們最好把它分散開。如果繼續保持這麼大一整塊的話,它遲早會變成蒸汽或者發生爆炸,或者兩者同時發生。那樣的話,至少半個城市都會受到汙染。」
於是那塊東西被碾成了粉末,分散開來。一開始,這些粉末被混以通常的鎢,可這些鎢後來也開始產生放射性。於是它們又被混以石墨,因為石墨能夠阻礙放射性。
在哈蘭姆發現瓶子裏物質的變化將近兩個月之後,坎特羅維奇在給《原子評論雜志》的編輯的信中宣布了鈈-186的存在,信的署名者包括合作者哈蘭姆。特雷西最初的判斷也得到了肯定,但他的名字始終沒有被提及。從那以後,哈蘭姆的鎢開始眾口傳揚,而狄尼森也開始注意到了事情的變化,這種變化最終將使他一文不名。
鈈-186的存在本身已經是個壞消息了。雪上加霜的是,它開始時穩定,後來放射性異乎尋常地不斷增強。
人們專門召開了一次會議來解決這個問題。會議的主席是坎特羅維奇,這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歷史記錄——這是電子通道發展史上最後一次不是由哈蘭姆主持召開的相關大型會議。坎特羅維奇五個月以後去世了,這意味著惟一一個威望足以掩蓋哈蘭姆的人不在了。
這次會議在哈蘭姆宣布他的「偉大發現」之前可謂毫無意義。但在拉蒙特重新搜集的非官方版本中,真正的轉折點是午餐休息時間。在那段時間裏,官方記錄中沒有提及的麥克法蘭說:「你知道,我們所需要的是一點點幻想。假如……」
這話他是對迪德裏克·範·克萊門斯說的,範·克萊門斯在自己的速寫本上對這番談話作了簡要記錄。拉蒙特發現這一點時,範·克萊門斯已經去世很久了。盡管拉蒙特充分相信他的記錄,但如果沒有進一步確證的事實,僅僅靠這個是無法服人的。另外,沒有證據表明哈蘭姆是否聽見了麥克法蘭的話。拉蒙特願意賭一把運氣:哈蘭姆當時聽到了。但這種一廂情願同樣不能令人信服。
而且,即使拉蒙特能夠證實這一點。它所起到的作用僅僅是傷害哈蘭姆驕傲的自尊心,卻絲毫撼動不了他的地位。而麥克法蘭也不可能做到哈蘭姆所做的一切。
這些事只有哈蘭姆才做得出來,只有哈蘭姆才願意站在公眾面前,冒著被嘲笑的風險,正式宣布這樣的發現。
單憑「一點幻想」就能被載入史冊,麥克法蘭連想都沒想過。
但話又說回來,麥克法蘭當時已經是很有名的核物理學家,他當然害怕損害自己的聲望。而哈蘭姆呢,當時只不過是個年輕的放射化學家,在核物理學方面他盡可以作為一個外行暢所欲言,即使錯了也不會付出什麼代價。
無論如何,根據官方記載,哈蘭姆是這麼說的:「先生們,我們的研究仍舊毫無進展。因此在這裏我要做一個大膽的推測,不是因為它一定准確無誤,而是因為它比我所聽到的其他解釋都要合理一些。如果說我們所理解的宇宙的自然法則是正確的話,那麼擺在我們面前的這種物質——鈈-186——就是一種根本不可能存在的物質,更不要說它還能在一段時期內保持穩定了。但它確實存在,而且在最初一段時間內是穩定存在的,由此可知,這種物質一定存在於某個地方,或某段時間,或自然法則不起作用的某種情況下——至少最初那段時間內是這樣的。坦率地說,我認為我們正在研究的這種物質本身並不源自於我們這個宇宙,而是另一個宇宙——我把它叫做平行宇宙,你們盡可以用你們認為正確的任何名字稱呼它。
「這種物質到了我們的宇宙之後——我不知道它是怎麼到這裏的——仍然是穩定的,我認為這是因為它自身仍維持著另一個宇宙的自然法則。而它的放射性逐漸增強則是因為我們宇宙的自然法則在逐漸對它產生作用。我想你們明白我的意思。
「我需要指出的是,在鈈-186出現的同時,我們的鎢樣本——含有包括鎢-186在內的同位素——消失了。
它很可能轉移到了平行宇宙中。我們可以根據邏輯作出這樣的判斷:這樣兩個宇宙之間物質置換的可能性遠遠大於單方面的物質溢出。在平行宇宙中,鎢-186的存在可能和我們這裏鈈-186的存在同樣異乎尋常。它很可能也是剛開始時穩定,然後逐漸產生放射性。同樣,它應該也能夠像鈈-186在我們這裏一樣,作為平行宇宙中的能源。」
聽眾們當時一定驚訝得說不出話來,因為記錄顯示,他的發言一直到上面最後一句都沒有被打斷過。說完這句話後,他停了下來,像是要喘口氣,又像是驚奇於自己說這番話的大膽。
這時,聽眾中有人(記錄上不太詳細,大概是安托萬—傑羅姆·拉品)問道,哈蘭姆博士是否認為,這種置換是不是平行宇宙中的某人為了獲取能源有意實施的。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平行宇宙這個詞正式成為標准說法。這是這種獨創的表述第一次出現在官方記錄當中。
片刻停頓之後,哈蘭姆博士顯然比剛開始時更膽大了。他說:「我認為我們的宇宙可以和平行宇宙進行合作,也就是各自在電子通道的一端進行物質置換,從而利用兩個宇宙自然法則的不同獲取能源。」
哈蘭姆使用了「平行宇宙」這個說法,很自然地將它當成了自己的詞匯。而且,他也成了第一個使用「電子通道」一詞的人(從此以後,這個詞一直用大寫形式重點標出).從官方的記載來看,哈蘭姆的想法似乎立即引起了人們的注意。但事實上並非如此。的確有些人願意就此進行討論,但他們的看法不外乎「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推測」。而坎特羅維奇則坐在那裏一言未發。這一點對哈蘭姆來說至關重要。
僅僅依靠自己的推測,哈蘭姆不可能完成整個理論和實踐研究。他根據需要建立了一個團隊,但團隊成員沒有及時把自己和這個推測聯系起來,等他們注意到這一點的時候,已經為時太晚了。這時已經成功在即,而公眾都認為這只是哈蘭姆一個人的成功。他們認為是哈蘭姆一個人首先發現了這種物質,是他設想並向外界發布了這個「重大發現」,哈蘭姆是當之無愧的「電子通道之父」。
於是,很多實驗室都試著放置了一些鎢。其中有十分之一發生了置換,於是人們有了更多的鈈-186.他們還試驗了其他金屬,但都以失敗告終。但不管鈈-186在哪裏出現,不管是哪位科學家將它們弄到手的,公眾知道的僅僅是:「哈蘭姆的鎢」又多了一些。
公眾的看法是哈蘭姆本人形成的,因為他成功地讓公眾了解到了這一理論的一些皮毛。讓他自己吃驚的是(這是後來他自己說的),他發現自己是個天生的作家,很願意去做一些科普宣傳工作。所以他之所以被人們認可,一方面是成功本身的慣性;另一方面,大家更願意從哈蘭姆那裏接受電子通道的有關知識。
在後來發表在《北美星期天電訊周報》上的一篇著名文章中,哈蘭姆寫道:「我們很難說平行宇宙的自然法則跟我們這裏究竟有怎樣的區別,但我們能夠比較確信,在我們宇宙中能量最大的核反應在平行空間中會更加強烈,甚至比我們這裏要強上一百倍。這就意味著質子更容易克服靜電結合在一起,同時,原子核保持穩定所需的中子也更少。
「鈈-186在他們的宇宙中是穩定的。但如果到了我們的宇宙中,它原子核內的質子就太多了,或者說中子太少。這樣一來核力就不夠強,故而不可能保持穩定。
鈈-186到了我們的宇宙以後,它開始輻射正電子,釋放能量。每輻射一個正電子,原子核內就有一個質子轉化為中子。最終,每個原子核中的20個質子轉化為中子,這時鈈-186也就變成了穩定的鎢-186.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原子核內少了20個正電子。釋放出的這些正電子又會中和掉我們宇宙中的20個電子,進一步釋放出能量。
這樣一來,他們每傳送過來一個鈈-186原子核,我們的宇宙就會減少20個電子。
「與此同時,由於同樣的原因,進入平行宇宙的鎢-186也會變成不穩定物質。根據平行宇宙的法則,它原子核內的中子太多,或者說質子太少。於是鎢-186的原子核開始向外發射電子,在此過程中不斷釋放能量,每發射一個電子就會有一個中子轉化為質子,直到最後變為鈈-186.每接收一個鎢-186原子核,平行宇宙中的電子就會增加20個。
「這樣一來,鈈和鎢就能夠在兩個宇宙之間永不停止地循環轉化,並不斷釋放能量。而這個過程的副作用僅僅是每轉化一個原子核,我們的宇宙向平行宇宙傳送20個電子。這樣雙方都能夠從這個『跨宇宙電子通道』的工作過程中獲取能源。」
沒過多久,這篇文章中的想法變成了現實,電子通道也以驚人的速度建立起來了。每一個階段的成功都使哈蘭姆的名望得到巨大提升。
第三章
第4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