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非舉業也,而不知其非也。蘇氏之學,出於縱橫。其所長者,揣摩世務,切
實近於有用,而所憑以發揮者,乃策論也。策對必有條目,論鋒必援故實,苟非
專門夙學,必須按冊而稽,誠得如蘇氏之所以讀《漢書》者嘗致力焉,則亦可以
應猝備求,無難事矣。韓昌黎曰:「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鉤其玄。」鉤玄
提要,千古以為美談;而韓氏所自為玄要之言,不但今不可見,抑且當日絕無流
傳,亦必尋章摘句,取備臨文摭拾者耳。而人乃欲仿鉤玄提要之意而為撰述,是
亦以蘇氏類求,誤為學問,可例觀也。或曰:如子所言,韓、蘇不足法歟?曰:
韓、蘇用其功力,以為文辭助爾,非以此謂學也。
○博約中
或曰:舉業所以覘人之學問也。舉業而與學問科殊,末流之失耳。苟有所備
以俟舉,即《記》之所謂博學強識以待問也,寧得不謂之學問歟?餘曰:博學強
識,儒之所有事也。以謂自立之基,不在是矣。學貴博而能約,未有不博而能約
者也。以言陋儒荒俚,學一先生之言以自封域,不得謂專家也。然亦未有不約而
能博者也。以言俗儒記誦漫漶,至於無極,妄求遍物,而不知堯、舜之知所不能
也。博學強識,自可以待問耳,不知約守,而只為待問設焉,則無問者,儒將無
學乎?且問者固將聞吾名而求吾實也;名有由立,非專門成學不可也,故未有不
專而可成學者也。或曰:蘇氏之類求,韓氏之鉤玄提要,皆待問之學也,子謂不
足以成家矣。王伯厚氏搜羅摘抉,窮幽極微;其於經、傳、子、史,名物制數,
貫串旁騖,實能討先儒所未備。其所纂輯諸書,至今學者資衣被焉,豈可以待問
之學而忽之哉?答曰:王伯厚氏,蓋因名而求實者也。昔人謂韓昌黎因文而見道,
既見道,則超乎文矣。王氏因待問而求學,既知學,則超乎待問矣。然王氏諸書,
謂之纂輯可也,謂之著述,則不可也,謂之學者求知之功力可也,謂之成家之學
術,則未可也。今之博雅君子,疲精勞神於經傳子史,而終身無得於學者,正坐
宗仰王氏,而誤執求知之功力,以為學即在是爾。學與功力,實相似而不同。學
不可以驟幾,人當致攻乎功力則可耳。指功力以謂學,是猶指秫黍以謂酒也。
夫學有天性焉,讀書服古之中,有入識最初,而終身不可變易者是也。學又
有至情焉,讀書服古之中,有欣慨會心,而忽焉不知歌泣何從者是也。功力有餘,
而性情不足,未可謂學問也。性情自有,而不以功力深之,所謂有美質而未學者
也。夫子曰:「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不知孰為功力,孰為性
情。斯固學之究竟,夫子何以致是?則曰:「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今之俗儒,
且憾不見夫子未修之《春秋》,又憾戴公得《商頌》,而不存七篇之闕目,以謂
高情勝致,至相贊歎。充其僻見,且似夫子刪修,不如王伯厚之善搜遺逸焉。蓋
第29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