則又再傳門人之所述,與《緇衣》、《坊》、《表》諸記,相為出入者爾。劉向、
班固之徒,序類有九,而稱藝為六,則固以三者為傳,而附之於經,所謂離經之
傳,不與附經之傳相次也。當時諸子著書,往往自分經傳,如撰輯《管子》者之
分別經言,《墨子》亦有《經》篇,《韓非》則有《儲說》經傳,蓋亦因時立義,
自以其說相經緯爾,非有所擬而‧c其名也。經同尊稱,其義亦取綜要,非如後世
之嚴也。聖如夫子,而不必為經。諸子有經,以貫其傳,其義各有攸當也。後世
著錄之家,因文字之繁多,不盡關於綱紀,於是取先聖之微言,與群經之羽翼,
皆稱為經。如《論語》、《孟子》、《孝經》,與夫大小《戴記》之別於《禮》,
《左氏》、《公》、《‧》之別於《春秋》,皆題為經,乃有九經、十經、
十三
十四諸經,以為專部,蓋尊經而並及經之支裔也。而儒者著書,始嚴經名,不敢
觸犯,則尊聖教而慎避嫌名,蓋猶三代以後,非人主不得稱我為朕也。然則今之
所謂經,其強半皆古人之所謂傳也。古之所謂經,乃三代盛時,典章法度,見於
政教行事之實,而非聖人有意作為文字以傳後世也。
○經解中
事有實據,而理無定形。故夫子之述六經,皆取先王典章,未嘗離事而著理。
後儒以聖師言行為世法,則亦命其書為經,此事理之當然也。然而以意尊之,則
可以意‧c之矣。蓋自官師之分也,官有政,賤者必不敢強幹之,以有據也。師有
教,不肖者輒敢紛紛以自命,以無據也。孟子時,以楊、墨為異端矣。楊氏無書,
墨翟之書,初不名經。(雖有《經》篇《經說》,未名全書為經。)而莊子乃雲:
「若獲、鄧陵之屬,皆誦《墨經》,則其徒自相崇奉而稱經矣。東漢秦景之使天
竺,《四十二章》,皆不名經;(佛經皆中國翻譯,竺書無經字。)其後華言譯
受,附會稱經,則亦文飾之辭矣。《老子》二篇,劉、班著錄,初不稱經,《隋
志》乃依阮《錄》,稱《老子經》,意者阮《錄》出於梁世,梁武崇尚異教,則
佛老皆列經科,其所仿也。而加以《道德真經》,與《莊子》之加以《南華真經》,
《列子》之加以《沖虛真經》,則開元之玄教設科,附飾文致,又其後而益甚者
也。韓退之曰:「道其所道,非吾所謂道。」則名教既殊,又何防於經其所經,
非吾所謂經乎?
若夫國家制度,本為經制。李悝《法經》,後世律令之所權輿;唐人以律設
科,明祖頒示《大誥》,師儒講習,以為功令,是即《易》取經綸之意,國家訓
典,臣民尊奉為經,義不背於古也。孟子曰:「行仁政,必自經界始。」地界言
第17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