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悚篇

 鋼穴

 艾薩克 阿西莫夫 作品,第19頁 / 共91頁  

 大小:

朗讀: 

「怎麼可能?」他說。

「在一個人過少的社會裏,大家自然會集中精力去研究老人學,研究老化過程。對你們地球人而言,平均壽命太長非但無益反而有害,你們無法面對人口增加的後果。但在奧羅拉世界,人們就算活到三百歲也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因此,能長命當然更好了。

「假如你現在死去,你所失去的生命可能是四十年,或者更少一點。假如我現在死去,我所失去的生命則是一百五十年,也許更多。在我們的文化裏,個人生命是最重要的。我們的出生率低,人口成長受到嚴格控制。為了讓個人保持最舒適的狀態,我們對人與機器人的數量都維持著一定的比例。在理論上,成長中的孩子必須經過小心篩選,只有身心皆無缺憾的孩子,我們才讓他長大成人。」貝萊打斷他:「你是說,如果他們不合格,你們就殺」「如果不合格的話。我跟你保證,那是一點痛苦也沒有的。這種觀念一定嚇壞你了,就像你們地球人無限制的生育嚇壞我們一樣。」「我們是有限制的,法斯托夫博士。我們每個家庭所生的孩子,有一定數額的限制。」法斯托夫寬容地笑了笑。「一定數額、任何種類的還子,但卻不是一定數額、健健康康的孩子。而且就算有規定,還是有人私自多生,你們的人口仍然在不斷增加。」「誰來決定哪個孩子該活下去?」「這問題很複雜,用三言兩語是說不清楚的。也許哪天我們再詳細談吧。」「聽你的口氣,你好像對自己的社會很滿意嘛。你們的問題到底在哪裏?」「它很穩定,問題就在這裏。它太穩定了。」「這也不好,那也不好,你可真難伺候。」貝萊說:「我們的文明正面臨混亂的危險邊緣,這是你說的。現在你又說你們的文明太穩定了,這也是問題?」「太穩定是有可能變成問題的。兩百五十年來,外世界沒有開拓一個新的行星,將來也不會有殖民的可能。我們外世界人的生命太長,所以不能冒險;日子太舒服了,所以不能破壞。」「這我就不明白了,法斯托夫博士。既然如此,你為什麼來到地球?你何必冒著感染疾病的危險?」「貝萊先生,我們有些人覺得,為了人類將來的前途,即使失去長生的機會也是值得的。不過很遺憾,這種人實在太少了。」「好,我們要談到主題了。太空城對這種事有什麼幫助?」「在將機器人引進地球的努力過程中,我們正盡力要打破你們城市的經濟平衡狀態。」「你們這樣幫忙?」貝萊氣得嘴唇都在顫抖。「你的意思是說,你們正在制造一群被取代、被剝奪地位的人,而且是故意的?」「相信我,這並非出於殘酷或無情。我們需要這麼一群你所謂的被取代的人,他們可以用來做殖民的基礎。你們古代的美洲,就是被乘船出海的囚犯所發現的。

你難道看不出來嗎?城市的子宮已無力孕育這批被取代的人了。他們已經一無所有,離開地球沒有什麼好損失,反而會有莫大的收獲新的星球,新的世界。」「這辦法行不通的。」「對,行不通。」法斯托夫憂心忡忡道:「事情弄僵了。地球人對機器人的憎恨阻礙了一切。其實,這些機器人很有幫助的,當人類初到一個天然末開發的世界時,他們可以跟人類相伴,幫人解決一些適應上的困難。」「然後呢?開拓更多的外世界?」「不。遠在城市出現之前,遠在公民精神涵蓋地球之前,外世界便已確立了。新的殖民地將由貝有城市背景及C/Fe文明基礎的人類來建立。它將會是一個綜合體,一個異種交配繁殖的新世界。目前的地球結構在不久的將來必定會解體,而外世界則會逐漸退化,最後是敗壞腐朽。但是這些新的殖民地,卻將結合兩個文化的優點,成為一種新而健康的血統。到時候,它們對舊世界包括地球在內必定會產生影響,我們自己也許可以因此而獲得新生。」「呃…也許吧,法斯托夫博士,不過這一切都還很模糊。」「是啊!這是一個夢。不過想想看吧!」一這個外世界人突然站起來。「我想到會跟你談這麼久。事實上,這已超出我們保健規則所允許的時間了。抱歉,失陪了。」貝萊和機·丹尼爾離開那幢圓頂屋。陽光從另一個角度照下來,色澤更黃了一點。

貝萊心中隱約有種奇妙的感覺,他想,在另一個世界裏,陽光看起來是不是會不一樣呢?也許沒有這麼刺眼,也許,顏色會更黃一點。

另一個世界?那個有一對招風耳的醜外世界人把許多怪異的想像塞進他腦子裏。不知道奧羅拉世界的醫生是否曾一度看著小娃娃法斯托夫,不知道該不該讓他長大?他不是長得那麼醜嗎?他們的判斷標准包括身體外觀在內?什麼情況算是醜?什麼情況算是身體上的殘缺呢?而什麼樣的殘缺…陽光消失了,他們走進通往個人私用間的第一道門。貝萊的心情又沈了下來。他憤怒地搖搖頭。這太可笑了。強迫地球人殖民,建立新的社會?簡直鬼扯!這些外世界人究竟想幹嘛?

他想著,找不出答案。

巡邏車緩緩駛過車道,現實向貝萊湧來。他的爆破暖烘烘的,很舒服的貼著他的臀部。城市的噪音與生活脈動,也一樣溫暖,一樣舒服。

城市從四面人方向他包圍,頃刻間,他聞到一股淡淡刺鼻氣味。

他恍然大悟:原來這城市是有氣味的。

他想到擠在這鋼牆巨穴裏的兩千萬人類,他生平第一次,用戶外空氣清洗過的鼻孔聞到他們的氣味。

在另一個世界裏,情況是否會不一樣呢?他想。是不是人比較少,空氣比較多,而且比較幹淨?

午後的城市聲浪襲卷而來,這股氣味逐漸淡去、消褪了。貝萊自覺有點慚愧。

他緩緩將車子的操縱推進去,加強光束動力。巡邏車急遽加速,滑入空湯湯的車道。


  

「丹尼爾!」他開口道。

「嗯,伊利亞。」「法斯托夫博士為什麼要把他所做的事情告訴我?」「伊利亞,我想他是希望加深你的印象,進而了解這項調查工作的重要性。我們不只是在偵查一個謀殺案,同時也是為了拯救太空城和人類的前途。」貝萊冷漠回道:「我倒認為,如果他讓我看看犯罪現場,偵訊一下最先發現體的人,結果可能會更好一點。」「我很懷疑你還能找出什麼,伊利亞。我們已經調查得非常徹底了。」「是嗎?可是你們什麼也沒查到。一點線索也沒有,連一個嫌疑犯也沒有。」「對,所以答案一定是在城市裏面。不過,說得精確一點,事實上我們的確曾經發現一個嫌疑犯。」「什麼?為什麼你從來沒提過?」「我覺得沒有提的必要,伊利亞。依你的經驗,你一定知道會有嫌疑犯的。」「是誰?他媽的,快說!」「就在現場的一個地球人,朱裏爾·安德比局長。」

第十章


鋼穴--第十章

第十章


巡邏車轉向一側,在漠然的水泥牆前停住。引擎聲嘎然而止,四周一片死寂。貝萊看著身邊的機器人,「你說什麼?」他打破寂靜,低聲道。

時間一秒一秒過去,貝萊等待答覆。突然有一陣細微而孤獨的震動聲自遠而近,達到小小的高峰,然後逐漸消失。那是另一輛巡邏車從他們附近經過,也許正要趕去一公里外執行什麼任務吧,也許那是一輛救人車,正要趕去火場滅火。


  

貝萊腦中突然岔出一個念頭。他想,不知道是不是還有人曉得紐約裏所有這些彎來彎去的車道。雖然說無論白天或夜裏,整個車道系統都不會空無一人,但是,一定有某些個別的車道,多年來已沒有人進去過了。突然之間,他清楚記起小時候看過的一個短篇故事。

這故事與倫敦的車道有關,以一椿謀殺案作為開始。謀殺案的凶手欲逃往事先安排好的藏匿處,地點就在一條車道的某個角落。凶手奔跑於車道中,踏過百年來從未受到騷擾的積塵。只要找到那個廢棄的洞,他就可以百分之百安全地躲著,等待搜索行動結束。

但是他轉錯了方向。在這些死氏淒涼、彎彎曲曲的通道裏,他發了一個褻瀆神明的瘋狂誓言,他說,就算沒有上帝和眾聖徒的保佑,他也能找到他的避難所。從這個時候開始,他不管怎麼轉都轉錯方向。從海峽附近的不來頓區到諾裏奇,從科芬特裏到坎特布裏,他就在這些地區間的無盡迷宮中轉來轉去。他不眠不休地,在倫敦大城下面屬於中古時期英格蘭的東南角上,從這一頭鑽到那一頭。他的衣服碎成一片片,鞋子裂成一條條,他筋疲力竭,只剩最後一點力氣。他非常非常疲憊,但卻不能停下來。他繼續地走,不停地走,前面什麼都沒有,只有一個又一個錯誤的轉彎處。

偶爾,他聽到車聲經過,但總是在下一條車道。無論他跑得有多快(他這時已經很樂意自動投案了),追過去時卻永遠只是面對另一條空湯湯的車道。偶爾,他看見前面遠處有個出,一個通向城的生命與呼吸的出,但等他走過去時,它卻又在更遠的遠方微微發光。他再度朝它走去,但一個轉彎它又消失了。

執行公務的倫敦人駕車通過地下車道時,偶爾會看見一個模糊的人影靜悄悄地一跛一跛朝他們走來。它舉起一只半透明的手臂做哀求狀,它張嘴嚅動,但卻沒有聲音。等它接近時,它會搖搖晃晃,然後消失。

如今,這故事已經從普通的小說變成民間傳說。「迷途的倫敦人」已成為地球人所熟悉的一句成語了。

貝萊在紐約的地底深處想起這個故事,忍不住不安地挪動身軀。

機·丹尼爾終於開口了,車道裏響起輕輕的回聲。「別人可能會聽見我們的談話。」他說。

「在這下面?不可能。好了,現在你說局長怎麼樣?」「他在現場,伊利亞。他是城市居民,並非外世界人。當時他無可避免的有嫌疑。」「當時?那他現在還有嫌疑嗎?」「沒有了。他的無辜很快就得到證實了。例如,他沒有攜帶爆破。他也不可能帶進去,他是經過一般程序進入太空城的,這點毫無疑問。你也知道,進入太空城一定要把解下來。」「那麼,殺人凶器找到沒有?」「沒有,伊利亞。太空城裏所有的爆破都檢查過了,沒有一枝在最近幾周內發射過。我們對放射膛的檢查是非常確實的。」「如此說來,除非凶手把凶器藏得很好」「凶器在太空城裏任何地方都無法藏匿,我們查得很徹底。」貝萊不耐煩起來。「我是在考慮所有的可能性。凶器不是被藏起來,就是在凶手離開時被他帶走了。」「沒錯。」「如果你只承認第二種可能性,那麼,局長就沒有嫌疑。」「對。當然,為了以防萬一,我們對他做了腦波解析。」「什麼?」「腦波解析。我是說對腦細胞電磁場做分析解釋。」「噢。」貝萊聽不懂。「結果怎麼樣?」「它能顯示一個人的性情及情緒狀態。我們對安德比局長的解析結果顯示,他不會殺害沙頓博士,絕對不會。」「對,」貝萊表示同意:「他不是那種人。我早就可以告訴你了」「有客觀的資料總是比較好。當然,我們太空城裏的每個人也都願意接受了腦波解析。」「結果是沒有人涉嫌吧?」「毫無疑問。所以我們才知道凶手一定是城市居民。」「嗯,很好,那麼我們只要叫全城市的人都來接受你們那種可愛小程序就行了。」「那樣很不切實際,伊利亞。可能有幾百萬人在性情上都會殺人。」「幾百萬…」貝萊喃喃自語:想起很多年以前的那一天,群眾叫罵著「惡心的外世界人,肮髒的外世界人…」的情景。他也想起前一天晚上在鞋店外頭,群眾沫四濺地威脅要砸爛機器人的情景。



第19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