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降低難度,首批迫降的冰塊都是不自轉的。 三名宇航員降落在這樣一個冰塊上,他們攜帶著如下裝備:一輛形狀如炮彈、能夠在冰塊中鑽進的鑽孔車,三根導光管,一根噴射管,三個折蓋起來的拋物面反射鏡。 只有這時才能感覺到冰塊的巨大,他們三人仿佛是降落在一個小小的水晶星球上,在太空中強烈的陽光下,腳下冰的大地似乎深不可測。 在黑色的天空上,遠遠近近懸浮著無數個這樣的水晶星球,有些還在自轉著。 周圍那些自轉或不自轉的冰塊反射和折射著陽光,在三名宇航員站立的冰面上,不停地進行著令人目眩的光與影的變幻。 向遠處看,冰環中的冰塊看去越來越小,密度卻越來越大,漸漸縮成一條致密的銀帶彎向地球的另一面。 距離最近的一個冰塊與他們所在的這塊間距只有三千米,以它的短軸為軸自轉著,在他們眼中這種自轉有一種攝人心魄的氣勢,仿佛三只小螞蟻看著一幢水晶摩天大樓一次次倒塌下來。 這兩個冰塊在一段時間後將會因引力而相撞,結果將使濾光膜破裂,冰塊解體,破碎後的冰塊將很快在陽光下蒸發消失。 這種相撞在冰環中已發生了兩次,這也是首先迫降這塊冰的原因。 操作開始後,一名宇航員啟動了那輛鑽孔車,鑽頭旋轉起來,冰屑呈錐狀向外飛濺,在陽光下閃閃發光。 鑽孔車鑽破了冰面那層看不見的濾光膜,像一枚被擰進去的螺絲一樣鑽進了冰面,在後面留下了一個圓形的鑽洞。 隨著鑽洞向冰層深處延伸,在冰層中隱約可以看到一條不斷延長的白線。 到達預定深度後,鑽孔車轉向,沿另一個方向駛出冰面,這就形成了另一條鑽洞。 最後,向冰塊深處打四條鑽洞,它們相交於冰層深處的一點。 接下來,宇航員們把三根導光管插人三個鑽洞,再把一根噴射管插入直徑較大的第四條鑽洞,噴射管的噴口正對著冰塊運行的方向。 然後,宇航員用一根細管向導光管、噴射管與洞壁之間填充某種速凝液體,使其形成良好的密封。 最後,他們張開了拋物面反射鏡。 如果說回收海洋的最初階段采用了什麼最新技術的話,那就是這些反射鏡了。 它們是納米科技創造的奇跡,在折合起來時只有一立方米大小,但張開後形成一面直徑達五百米的巨型反射鏡。 這三面反射鏡,像冰塊上生長的三片銀色的荷葉。 宇航員們調整導光管的伸出端,使其受光端頭與反射鏡的焦點重合。 在冰層深處三條鑽洞的交點,出現了一個明亮的光點,它像一個小太陽,照亮了大冰塊中神話般的奇景:銀色的魚群,隨波浪舞動的海草……這一切在瞬間凍結時都保持著栩栩如生的姿態,甚至連魚嘴中吐出的串串小氣泡都清晰可見。 在距此一百多公里的另一個也在回收中的冰塊裏,導光管導入冰層深處的陽光照出了一個 巨大的黑影,那是一條長達二十多米的藍鯨!這就是人類昔日的海洋。 蒸汽使冰層深處的光點很快模糊了,在蒸汽散射下,變成了一個白色光球,隨著被融化的冰體積的增加,光球漸漸膨脹。 當壓力達到預定值後,噴射管噴嘴上的蓋板被沖開了,一股洶湧的蒸汽流急速噴出;由於沒有阻力,它呈一個尖尖的錐形向遠方擴散,最後在陽光中淡化消失了;還有一部分蒸汽進入了另一個冰塊的陰影,被冷凝成冰晶,仿佛是一大群在陰影中閃閃發光的費火蟲。 首批一百個冰塊上的減速推進系統啟動了,由於冰塊質量巨大,系統產生的推力相對來說很小,所以它們須運行少則十五天多則一個月的時間,才能使冰塊減速到墜入大氣層的速度。 在墜落之前,宇航員們將再次登上冰塊,取回導光管和反射鏡。 要全部迫降二十萬個冰塊,這些設備應盡可能重複使用。 以後對自轉的冰塊的回收操作要複雜許多,推進系統將首先刹住其自轉,再進行減速。 第7章 冰流星 顏冬與危機委員會的人們一起來到太平洋中部的平原上,觀看第一批冰流星的墜落。 昔日的洋底平原一片雪白,反射著強烈的陽光,不戴墨鏡是睜不開眼的。 但這並沒有使顏冬想起自己的東北故鄉的雪原,因為這裏是地獄般炎熱,地面氣溫接近50攝氏度;熱風吹起鹽塵,打得臉生疼。 在遠處,有一艘十萬噸油輪;那巨大的船體斜立在地面,下面那有幾層樓高的螺旋槳和舵上覆滿了鹽層。 再看看更遠處連綿的白色群山,那是人類從未見過的海底山脈,顏冬的腦海中頓時湧出兩句詩: 大海是船兒的陸地,黑夜是愛情的白天。 他苦笑了一下,經歷了這樣的災難,還擺脫不了藝術家的思維。 一陣歡呼聲響起,顏冬抬頭向人們所指的方向望去,看到在橫貫長空的銀色冰環中,出現了一個紅色的亮點。 這亮點飄出了冰環,膨脹成一個火球,火球的後面拖著一條白色的尾跡,這水蒸汽尾跡越來越長越來越粗,其色彩也更濃更白。 很快,火球分裂了成數十塊,每一塊又繼續分裂,每一小塊都拖著長長的白尾,這一片白色的尾跡覆蓋了半個天空,似乎是一棵白色的聖誕樹,每根樹枝的枝頭都掛著一盞亮閃閃的小燈…… 更多的冰流星出現了,超音速音爆傳到地面,像滾滾的春雷。 天空中舊的水蒸汽尾跡在漸漸淡化,新的屋跡不斷出現,使天空被一張錯綜複雜的白色巨網所覆蓋,現在,已有幾萬億噸的水重新屬於地球了。 大部分冰流星都在空中分裂汽化了,但是也有一個較大的碎冰塊直接墜落到地面,墜落點距離顏冬所在的地方約四十公里,海底平原在一聲巨響中震動不已,在遠處的山脈間騰起一團頂天立地的白色蘑菇雲。 大團的水蒸汽在陽光下發出耀眼的白光,並隨風漸漸擴散,變為天空中的第一片雲層。 後來,雲多了起來,第一次擋住了炙烤大地五年的烈日,並蓋滿了整個天空,顏冬感到一陣沁人心脾的涼爽。 後來,雲層變黑變厚,其中紅光閃閃,不知是閃電,還是仍在不斷墜落的冰流星的光芒。 下雨了!這是即使在有海時也罕見的大暴雨。 顏冬和其他人在雨中歡呼狂奔,他們覺得靈魂都在這雨中溶化了。 但後來大家只好都躲回車內或直升機裏,因為這時人在雨地中會窒息。 雨一直下到黃昏才停,海底平原上出現了許多水窪,在從雲縫中露出的夕陽下閃著金光,仿佛大地的一只只剛睜開的眼睛。 顏冬隨著人群,踏著粘稠的鹽漿,跑到最近的水窪前。 他捧起一捧水,把那沉甸甸的飽和鹽水撒到自己的臉上,任它和淚水一同流下,便咽著說: 「海啊,我們的海啊……」 尾 聲 十年以後。 顏冬走上了冰封的松花江江面,他裹著一件破大衣,旅行袋中放著那套保存了十五年的工具:幾把形狀各異的刀鏟,一個錘子,一只噴水壺。 他跺跺腳,證實江面確實凍住了。 松花江早在五年前就有了水,但這是第一次封凍,而旦是在夏天封凍。 由於幹旱少雨,同時大量的冰流星把其引力勢能在大氣層中轉化為熱能,全球氣候一直炎熱無比。 但在海洋回收的最後階段,最大體積的冰塊被迫降,這些冰塊分裂後的碎塊也較大,大多直接撞擊地面。 除了幾座城市被摧毀外,撞擊激起的塵埃擋住了太陽的熱量,使全球氣溫驟降,地球進入了新的冰期。 顏冬抬頭看看夜空,這是他童年時看到的星空,冰環已經消失,只有從快速的運動中才能把太空中殘餘的少量小冰塊與群星的背景區分開來。 夢之海又變回現實的海,這件宏偉的藝術品,其絕美與噩夢一起永遠銘刻在人類的記憶中。 雖然回收海洋的工程已經結束,但以後的全球氣候肯定仍是極其惡劣的,生態還要很長時間才能恢複。 在可以看到的未來,人類的生活將是十分艱難的,但至少可以活下去了,這使所有的人感到了滿足。 確實,冰環時代使人類學會了滿足,但人類還學會了更重要的東西。 現在,世界危機組織改名為太空取水組織,另一個宏大的工程正在計劃中:人類打算飛向遙遠的類木行星,把木星衛星上和上星光環中的水取回地球,以彌補地球在海洋回收過程中失去的百分之十八的水。 人們首先打算用已經掌握的冰塊驅動技術,驅動土星光環中的冰塊駛向地球,當然,在那樣遙遠的距離上.陽光已很微弱,只有用核聚變來汽化冰塊核心以得到所需的推力了。 至於木星衛星上的水。 要用更複雜和龐大的技術才能取得,已經有人提出把整個木衛二從木星的引力巨掌中拉出來。 使其駛向地球,成為地球的第二個衛星。 這樣,地球上能得到的水已多於百分之十八,這可以使地球的生態系統變得天堂般美好。 當然,這都是遙遠未來的事,活著的人誰都沒有希望看到它實現。 但這希望使人們在艱難的生活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幸福,這是人類從冰環時代得到的最大財富:回收夢之海使人類看到了自己的力量,教會了他們做以前從不敢做的夢。 顏冬看到遠處的冰面上聚著一小堆人,他一滑一滑地走了過去,那些人看到他後都向他跑來,有人摔了一跤後爬起來接著跑。 「哈哈,老夥計!」跑在最前面的人同顏冬熱情擁抱。 顏冬認出來了,他就是冰環時代之前好幾屆冰雪藝術節的冰雕評委之一。 顏冬曾發誓不再同這些評委說話,因為上一屆藝術節上的冰雕特等獎,顯然是基於那個妙齡女作者的臉蛋和身段而不是基於她的作品。 接著,他又認出了其他幾個人,大都是冰環時代之前的冰雕作者,同這個時代的所有人一樣,他們穿著破爛,苦難和歲月已把他們中許多人的雙鬢染白。 現在,顏冬有流浪多年後回家的感覺。 「聽說,冰雪藝術節又恢複了?」他問。 「當然,要不咱們到這兒來幹什麼?」 「我尋思著,日子這麼難……」顏冬裹緊了破大衣,在寒風中發抖,不停地跺著凍得麻木的腳,其他人也同他一樣,哆嗦著,跺著腳,像一群乞丐難民。 「咄,日子難怎麼了,日子難不能不要藝術啊,對不對?」一位老冰雕家上下牙打著架說。 第8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夢之海》
第8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