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慧珍問:「很久沒有老師來了嗎?」
「嗯,從年前到現在一直沒有,我們能夠理解,大山裏多麼的清苦啊,陶老師看到這邊的環境,也要大吃一驚吧……」李老苦笑一聲,又說:「這群小孩兒,除了缺老師,還缺書本,教學工具,甚至吃喝穿戴都缺,大茶村是猛臘縣最窮的一個村,地處偏遠,村民幾乎沒有生活來源,勉強自給自足,沒有額外的錢讓娃們讀書,那麼,這一部分花銷,就得落在教育局的身上,教育局也沒錢呀,最後還是要我們自己來想辦法……」
陶慧珍睜大了眼睛,眼裏流動著一絲訝異,但也有像是針刺的東西在瞳孔間放大,像是在堅定著某種信心。
「不過,有支教老師來了,其他的就好辦了,說到底,我們最缺的還是知識啊。」
李老微微的眯起眼,仿佛一切困難都不重要。苦難這東西難不倒人,人可以承受的苦難,遠比想象的更多,這都算不了什麼,不論走多少彎路都不礙事,最終總可以到達的。唯獨這知識文化,不是光能受苦受難就能獲得,它需要有個人去傳播,來言傳身教。
那些吃的辛苦,無論多麼深刻,過去了就會被遺忘,但留下來的,就是能改變命運的知識了。這也證明了,苦難,在人生中,不管曾經多麼深刻,它也是糟粕,會被剃掉,它站不住腳,打不倒人,最後總會被知識和希望所取代。
為了學習到知識,付出一些很快就能被遺忘的辛苦,這不知道有多值得呢。
李老對陶慧珍說,大茶村小學雖然來過七八任支教老師,但總共在這裏的時長還不到一年,平時有個跟陶慧珍一樣大的姑娘,在大茶村小學裏作為替補教師,誰也沒想到,替補教師的她,反倒是陪伴孩子最多的那一個。
陶慧珍心想,有人「拋棄」了山村的孩子,但是有人一直在堅守著。
第9章 傣族傳統孔雀舞、平凡的夢想
牛車「嘎達嘎達」的碾著路面,李老盯著黃牛光滑的脊梁,那上面包著一層牛皮,左右的滑動。這條路是真長啊,牛車足足行了兩個小時,深一腳淺一腳,連老牛都出汗了,毛發濕乎乎的。
「看到了。」陶慧珍忽然看到,幾裏路之外,一個村寨露出了頭,稀稀拉拉的吊腳竹樓向遠處大茶山的山腳排列過去,也有少數的非幹欄式建築,不過都是由竹子芭蕉為材料建造的。歇山式的尖頂,如同一頂頂草帽,星羅棋布的排列。
村寨旁,正有一條溪流,由山腳流淌過來,入了那不見盡頭的竹林深處。村寨裏到處可見的芭蕉樹,竹子,一片翠綠,與棕黑色的木屋,勾勒出來一片簡單,卻生機勃勃的熱帶雨林氣候景象。
「傣族,是水的民族,大茶村的人,世世代代都離不開這條溪流。」李老給陶慧珍介紹著。牛車走上高處,車上的人正好可以俯視大半的大茶村面貌。
「溪水裏有魚嗎?」陶慧珍略開玩笑的問道。
「很少,上遊的大魚,都聰明著呢,不往*裏遊,不過也有例外,要是有漁網的話,興許能逮到一條,昨天,胡家就逮到了一條水馬騮魚。」
「這裏簡直可以用山清水秀,風光綺麗來形容,風光好,人就美,我似乎已經感到傣鄉人的風土氣息了。」
「陶老師也得有點心理准備,熱帶氣候,山裏蚊蟲多,潮濕的很喲。實際在這住下來,能讓你記起來的,不是這裏的景色,而是這裏環境的簡陋清苦,晚一點我讓人給你准備一些驅蚊蟲的藥,否則晚上被蚊蟲叮咬的睡不著覺。」
「好。」陶慧珍清脆的應道。
進入村寨口,李老把牛車拴在一顆芭蕉樹上,和王科員幫助陶慧珍拎著行李,一起朝大茶村裏走去。
漸漸地,一道道樂器響奏的聲音由遠而近。從其中一股清新悠揚,沁人心脾,又細膩婉轉的聲音分析,學習古典舞的陶慧珍,很快就判斷出來,那是葫蘆絲吹奏的音律,拍子很混亂,節奏也不清晰,想必是沒有特定的譜子,但卻充滿了濃鬱的民族味道。
陶慧珍忍不住去聽著那音律的節拍,一幅幅輕柔的舞姿在腦海裏浮現出來,也許是職業的原因,她不能控制自己的舞蹈情結,手腕忍不住輕輕的在跟著葫蘆絲悠揚的聲線起伏。像是鳥類在振翅。陶慧珍想到自己穿古典舞服的樣子,噯,她差點忘了,那已經是從前了。
除了葫蘆絲,還有一個空曠的鼓聲快節奏的敲擊,也許不是敲擊,而是拍打。陶慧珍很敏銳的從葫蘆絲的聲線裏,又把拍擊的鼓聲的節奏,感受出來,啪啪,砰砰砰…砰啪砰啪…時快時慢,聲律分明,能夠直達人的內心。
「那是什麼鼓發出的聲音?」陶慧珍的目光在李老和王科員之間詢問。
王科員說:「是象腳鼓,小象腳鼓。傣鄉的樂器之一。」
「為了迎接陶老師,填補了大茶村小學半年來的空缺,你來了,大茶村小學就是有老師的學校了,村寨裏的大人和娃子,都用迎接節日的方式,來迎接你。」李老褶皺的臉頰在光線下,泛著油光,他說:「不是所有人都明白知識的含義,但是支教老師遲遲不來,就算是山裏人也會思考,這一定是哪裏出了問題,是不是傣鄉的條件不好,沒有支教老師願意過來?他們也許不知道教育意味著什麼,可他們知道,教師是珍貴的資源。」
「啊?迎接我……」陶慧珍漆黑的眼珠,有片刻的愣住,她想她何德何能?
這時,象腳鼓和葫蘆絲,以及‧鑼的聲音好像從屋內,一下子搬到了屋外來演奏,聲音大了起來,歡騰了很多。幾個人拐過一道彎曲的路口,陶慧珍的眼前,一下子豁然開朗了。那是一道五彩繽紛的景象,傣族男女組成的舞蹈陣列,正撒了歡兒似的跳。
從陶慧珍這個專業的舞蹈演員的角度望著,這些舞者跳的沒有舞律,並不注重節拍,象腳鼓和葫蘆絲好像自成一體,而舞者的舞姿又那麼隨性。不過,他們卻有身韻和靈魂,表情專注,跳的洋洋灑灑轟轟烈烈。
這是不加以包裝,沒有演練的舞蹈形式,即興的表演。和陶慧珍跳舞表演給別人欣賞不同,他們的舞是跳給自己來感受,神韻和舞律都是內心的寫照。陶慧珍想,這便是傳統文化,真正的民間舞蹈,他們所表現的不是多麼優美動人,而是從古至今,一條深遠的文化脈絡,在其中做著牽引,引領這些人來跳。每一個動作,都飽含著馥鬱的民族思想文化。
載歌載舞是傣鄉人的風俗,他們則無旁騖的跳舞,嘴邊哼唱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