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嘗不可法也。必欲於紀傳編年之外,別為《春秋》,則亦王氏《元經》之續耳。
夫異端抗經,不足道也。儒者服習六經,而不知經之不可以擬,則淺之乎為儒者
矣!
卷二 內篇二
○原道上
道之大原出於天,天固諄諄然命之乎?曰:天地之前,則吾不得而知也。天
地生人,斯有道矣,而未形也。三人居室,而道形矣,猶未著也。人有什伍而至
百千,一室所不能容,部別班分,而道著矣。仁義忠孝之名,刑政禮樂之制,皆
其不得已而後起者也。
人生有道,人不自知;三人居室,則必朝暮啟閉其門戶,饔飧取給於樵汲,
既非一身,則必有分任者矣。或各司其事,或番易其班,所謂不得不然之勢也,
而均平秩序之義出矣。又恐交委而互爭焉,則必推年之長者持其平,亦不得不然
之勢也,而長幼尊尊之別形矣。至於什伍千百,部別班分,亦必各長其什伍,而
積至於千百,則人眾而賴於‧旨茫‧贗撇胖‧苷呃砥浞保‧品錐‧腱堵壽攏‧贗
德之懋者司其化,是亦不得不然之勢也;而作君作師,畫野分州,井田封建學校
之意著矣。故道者,非聖人智力之所能為,皆其事勢自然,漸形漸著,不得已而
出之,故曰天也。
《易》曰:「一陰一陽之謂道。」是未有人而道已具也。繼之者善,成之者
性。是天著於人,而理附於氣。故可形其形而名其名者,皆道之故,而非道也。
道者,萬事萬物之所以然,而非萬事萬物之當然也。人可得而見者,則其當然而
已矣。人之初生,至於什伍千百,以及作君作師,分州畫野,蓋必有所需而後從
而給之,有所鬱而後從而宣之,有所弊而後而救之。羲、農、軒、顓之制作,初
意不過如是爾。法積美備,至唐、虞而盡善焉,殷因夏監,至成周而無憾焉。譬
如濫觴積而漸為江河,培‧v積而至於山嶽,亦其理勢之自然;而非堯、舜之聖,
過乎羲、軒,文、武之神,勝於禹、湯也。後聖法前聖,非法前聖也,法其道之
漸形而漸著者也。三皇無為而自化,五帝開物而成務,三王立制而垂法,後人見
為治化不同有如是爾。當日聖人創制,則猶暑之必須為葛,寒之必須為裘,而非
有所容心,以謂吾必如是而後可以異於聖人,吾必如是而後可以齊名前聖也。此
皆一陰一陽往複循環所必至,而非可即是以為一陰一陽之道也。一陰一陽往複循
環者,猶車輪也。聖人創制,一似暑葛寒裘,猶軌轍也。
道有自然,聖人有不得不然,其事同乎?曰:不同。道無所為而自然,聖人
有所見而不得不然也。聖人有所見,故不得不然;眾人無所見,則不知其然而然。
第20頁完,請續下一頁。喜歡 Amo hot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