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就采納了趙衰的建議,與原邑的人約定,晉軍攻城只用三天,攻不下城池,並會自動解圍,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和生產。 同時,晉文公還向自己的士兵宣布:只圍城三天,只需准備三天的口糧。 到了第三天,原邑的老百姓跑出來向晉軍報告,說:「城中已經得知晉軍並未屠殺陽樊的老百姓,並且知道晉文公如此照顧老百姓,准備明天晚上偷偷打開城門,歡迎晉軍進城。 」 晉軍將領得知這一消息後,就要求晉文公等一等再撤兵,等明天拿下城池。 晉文公堅決不同意,說:「我已經發出了只圍城三天的命令,現在如果不按時撤兵,就是失信於軍,失信於民。 即使我們得到城池,而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那就得不償失了。 」 第二天天一亮,晉文公就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晉軍立即解除了對原邑的包圍。 原邑的老百姓見此情景,都說:「晉侯寧失城不失信,真是一位有道之君。 」老百姓便紛紛在城牆上插上降旗,有的還跑出城來追隨晉軍,原邑的首領原伯貫想阻止也阻止不了,晉軍退了不到三十裏,原邑就派人來投降了。 晉文公就讓軍隊原地不動,自己單車進入原城接受歸順。 老百姓見此,更是歡欣鼓舞。 原伯貫來見晉文公時,晉文公也仍以王公卿士的禮節相待,又委任他為原地大夫,兼領陽樊。 然後,即班師回晉。 這次收複原地的行動,使晉文公在民眾中的威信更加高大起來。 高山流水遇知音 俞伯牙從小就酷愛音樂,他的老師成連曾帶著他到東海的蓬萊山,領略大自然的壯美神奇,使他從中悟出了音樂的真諦。 他彈起琴來,琴聲優美動聽,猶如高山流水一般。 雖然,有許多人贊美他的琴藝,但他卻認為一直沒有遇到真正能聽懂他琴聲的人。 他一直在尋覓自己的知音 有一年,俞伯牙奉晉王之命出使楚國。 八月十五那天,他乘船來到了漢陽江口。 遇風浪,停泊在一座小山下。 晚上,風浪漸漸平息了下來,雲開月出,景色十分迷人。 望著空中的一輪明月,俞伯牙琴興大發,拿出隨身帶來的琴,專心致志地彈了起來。 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正當他完全沉醉在優美的琴聲之中的時候,猛然看到一個人在岸邊一動不動地站著。 俞伯牙吃了一驚,手下用力,「啪」的一聲,琴弦被撥斷了一根。 俞伯牙正在猜測岸邊的人為何而來,就聽到那個人大聲地對他說:「先生,您不要疑心,我是個打柴的,回家晚了,走到這裏聽到您在彈琴,覺得琴聲絕妙,不由得站在這裏聽了起來。 」 俞伯牙借著月光仔細一看,那個人身旁放著一擔幹柴,果然是個打柴的人。 俞伯牙心想:一個打柴的樵夫,怎麼會聽懂我的琴呢?於是他就問:「你既然懂得琴聲,那就請你說說看,我彈的是一首什麼曲子?」 聽了俞伯牙的問話,那打柴的人笑著回答:「先生,您剛才彈的是孔子贊歎弟子顏回的曲譜,只可惜,您彈到第四句的時候,琴弦斷了。 」 打柴人的回答一點不錯,俞伯牙不禁大喜,忙邀請他上船來細談。 那打柴人看到俞伯牙彈的琴,便說:「這是瑤琴,!相傳是伏羲氏造的。 」接著他又把這瑤琴的來曆說了出來。 聽了打柴人的這番講述,俞伯牙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 接著俞伯牙又為打柴人彈了幾曲,請他辨識其中之意。 當他彈奏的琴聲雄壯高亢的時候,打柴人說:「這琴聲,表達了高山的雄偉氣勢。 」當琴聲變得清新流暢時,打柴人說:「這後彈的琴聲,表達的是無盡的流水。 」 俞伯牙聽了不禁驚喜萬分,自己用琴聲表達的心意,過去沒人能聽得懂,而眼前的這個樵夫,竟然聽得明明白白。 沒想到,在這野嶺之下,竟遇到自己久久尋覓不到的知音,於是他問明打柴人名叫鐘子期,和他喝起酒來。 倆人越談越投機,相見恨晚,結拜為兄弟。 約定來年的中秋再到這裏相會。 和鐘子期灑淚而別後第二年中秋,俞伯牙如約來到了漢陽江口,可是他等啊等啊,怎麼也不見鐘子期來赴約,於是他便彈起琴來召喚這位知音,可是又過了好久,還是不見人來。 第二天,俞伯牙向一位老人打聽鐘子期的下落,老人告訴他,鐘子期已不幸染病去世了。 臨終前,他留下遺言,要把墳墓修在江邊,到八月十五相會時,好聽俞伯牙的琴聲。 聽了老人的話,俞伯牙萬分悲痛,他來到鐘子期的墳前,淒楚地彈起了古曲《高山流水》。 彈罷,他挑斷了琴弦,長歎了一聲,把心愛的瑤琴在青石上摔了個粉碎。 他悲傷地說:我唯一的知音已不在人世了,這琴還彈給誰聽呢 道德經第二十四章 —————————原文版—————————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注音版————————— 企(qǐ)者(zhě)不(bù)立(lì),跨(kuà)者(zhě)不(bù)行(xíng), 自(zì)見(xiàn)者(zhě)不(bù)明(míng),自(zì)是(shì)者(zhě)不(bù)彰(zhāng). 自(zì)伐(fá)者(zhě)無(wú)功(gōng),自(zì)矜(jīn)者(zhě)不(bù)長(zhǎng). 其(qí)在(zài)道(dào)也(yě),曰(yuē)餘(yú)食(shí)贅(zhuì)行(xíng). 物(wù)或(huò)惡(è)之(zhī),故(gù)有(yǒu)道(dào)者(zhě)不(bù)處(chǔ)也(yě). [譯文]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這裏的「企」不是企業的者的意思,是提高提升自己的意思。 抬起腳尖想提高自己的高度,反而會站不穩。 跨者不行 把正常的兩步並作一步走路,反而不會走快。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 憑著自己的眼睛去看反而看不清。 只憑著自己的主意去判斷事情,反而不會分清是非。 自我誇耀的人反而沒有功勞。 自大自滿的人反而不會長久。 「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也」 如果從「道」的方面來說:上面的行為都是多餘、累贅不堪的東西,就如同剩飯、贅瘤一樣,百害而無一利。 所以修道的人一定要避免它,不要讓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的身上。 第36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老子》
第36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