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如果過於正視這種危險,大家就會知道上帝只要動動手指頭,天外就飛來一塊石頭把全世界擊得粉碎,那麼誰也不會努力工作,不會忍受犧牲,不再搞建設,不再想給後代留下什麼東西……」 「可是,我們這個研究中心是由最傑出的科學家組成的,其任務就是研究未來世紀威脅人類生存的因素,為什麼沒有一個人考慮此事呢?」 威爾菲爾德的表情變得嚴肅了: 「您怎麼知道?」 「有人研究缺水問題,毒品問題,空氣汙染。 生化武器,我從未聽說有人……」 威爾菲爾德舉手打斷他的話: 「我們HP5研究中心有3000工作人員,每個人在幹什麼您都知道?我在研究什麼課題,您了解麼?」 亞當姆斯差一點說他想知道,但紀律不允許他表達這種好奇心。 他道: 「我想,要是研究隕星碰撞問題……」 「按您的理解做研究,毫無價值。 誰也想不出辦法攔截向地球飛來的流星……」 「那麼人類歷史也就毫無意義了……」 「幹嘛非得要有個意義呢?你們美國人總想要歷史有個彼岸,而現實並不一定要通向彼岸。 這種情況我見得多了!哺育一條生命,要付出日複一日的努力,而某個官僚主義者揮手之間,就可隨意將它毀滅……」 亞當姆斯想到自己一生的遭遇也是如此……,但威爾菲爾德究竟知道多少呢?對方把被咖啡打濕了的一疊紙推開,接著說: 「只有細菌得以永遠存活下來。 人類只不過是遍地細菌中的一個小插曲,如此而已。 」 老學者高大的身軀站了起來,從亂七八糟的書架上拿起電水壺灌水;他身後倒放著一個背簍,看望遠鏡,時,背簍就權當凳子。 「您認為銳夫塔脫彗星足以把人類一掃光麼?」亞當姆斯追問道。 「並非不可能……」他沉思道,接著又說: 「銳夫塔脫彗星的個頭遠比不上海耳葆樸替星,但也夠大了,而且其軌跡尚未准確測定,它與地球相撞的可能性遠非等於零。 讓我來瞧瞧吧……」 他轉向電腦,敲著鍵盤道。 「咱們來查查資料……好,找到了!該彗星距地球最近的年代有1479、1610、1862。 其周期為每120年一次,根據測算它應於1982年又能重新觀測到。 人人都准備看,因這顆星很大也很明亮,但它那時並未出現。 有些天文學家推斷它在經過太陽近處時解體了,但它又出人意料地於1992年12月12日重現。 天文學家又解釋說,他們早已料到,該星在經過太陽近處時曾有部分氣化。 您相信麼?從此以後,學術界對這顆彗星心存芥蒂,因為他們感到被它愚弄了!」 「聽您說話的口氣,這顆星倒像個活人……」 「就是個活人嘛!比坐在皮椅子上轉悠的官僚們活躍得多。 它美麗、嚴峻、冷肅、詭譎,現在誰也不知它的軌道,所以很難加以預測。 但這種情況不止它一個,譬如海耳葆樸彗星也曾在一個夏天不知從哪兒鑽了出來,不期而至地出現在我們眼前。 這種現象還會重複,銳夫塔脫替星或另一顆彗星可能突然從冥冥之處飛來,把我們一鍋端。 」 他說這話時的表情好像讒涎欲滴,似乎端來一鍋大菜,他將炮餐一頓。 他戴上眼鏡,敲了幾下鍵盤,然後瞧著屏幕右下方的一塊小小圖表,自言自語地說: 「怎麼?……啊,在這兒!根據它的軌道測算,最可能的結果是該彗星於2059年距太陽系最遠,以後又向我們靠近,開始很慢,後來加快速度,最後速度增至每秒60公里。 這是格林威治天文台的測算報告,該報告預測它於2126年7月11日距太陽最近,次月14日到月亮附近,巴爾希特沒有把日期搞錯!它的軌跡與地球軌道交叉3分半鐘。 兩個星球不是直接對撞,而是交錯。 這就是說,只有地球處於該彗星的軌跡與地球軌道的交叉點上,才會發生撞擊。 」 亞當姆斯大吃一驚: 「這可能麼?這麼說來危險是實實在在的了?但為什麼沒有任何人表示知道此事?」 威爾菲爾德回答說: 「是的,完全可能。 但現在還難進一步肯定。 這篇報告寫道:『一個小時之差,彗星就非但碰不上地球,而且會從距地球10萬公里處飛過……』又說:『我們相信實際上並不會碰撞,但建議今後要對此星小心跟蹤,以能屆時精確計算出它的軌跡……』」 「如果撞上了,會有什麼情況?」「那結局和巴爾希待所述相差無幾:首先是一萬立方米岩石的沖擊,其能量比廣島核爆炸大10億倍,其後是遍地大火,再後是颶風煽起火勢;一年之久,塵埃懸浮天空,遮天蔽日,植物不再生長,氮氧平衡失調導致酸雨成災,冰川紀又回到地面上……」 「您相信他講的天方夜譚?」亞當姆斯大驚失色。 「我不相信,但他說的一切,令人不安。 很明顯,此人並不是從未來對我們談話,而是立足於現時,而且並非胡說八道,無中生有,他想遞給我們某種信息,但要我們自己去解密。 」 第13頁完,請繼續下一頁。喜歡 Amohot 驚悚小說,請記得按讚、收藏及分享
音調
速度
音量
語言
《大爆炸》
第13頁
精確朗讀模式適合大多數瀏覽器,也相容於桌上型與行動裝置。
不過,使用Chorme瀏覽器仍存在一些問題,不建議使用Chorme瀏覽器進行精確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