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周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鑒於莊子在我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戰國時期宋國蒙(今
屈原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曆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並成為繼
關漢卿
《竇娥冤》全稱《感天動地竇娥冤》,是元朝關漢卿的雜劇代表作,悲劇劇情取材自「東海孝婦」的民間故事。《竇娥冤》是中國十大悲劇之一的傳統劇目,是一出具有較高文化價值、廣泛群眾基礎的名劇,約八十六個劇種上演過此劇。2003年拍攝過鮑國安,蘇瑾主演
司空圖
晚唐詩人司空圖的《二十四詩品》是探討詩歌創作,特別是詩歌美學風格問題的理論著作。它不僅形象地概括和描繪出各種詩歌風格的特點,而且從創作的角度深入探討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形成,對詩歌創作、評論與欣賞等方面有相當大的貢獻。這就使它既為當時的詩壇所重
不詳
《周易》是一部古老而又燦爛的文化瑰寶,古人用它來預測未來、決策國家大事、反映當前現象,上測天,下測地,中測人事。然而這只是古人在未掌握科學方法之前所依托的一種手段,並不是真正的科學。雖然有些理解與科學相符,那是因為這個理解正好有科學合理性,
不詳
基本信息
原稱《書》,到漢代改稱《尚書》,意為上代之書。《尚書》,在作為曆史典籍的同時,向來被文學史家稱為我國最早的散文總集,是和《詩經》並列的一個文體類別。但這散文之中,用今天的標准來看,絕大部分應屬於當時官府處理國家大事的
不詳
《百家姓》是一本關於中文姓氏的書,成書於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個,後增補到504個,其中單姓444個,複姓60個。 《百家姓》的次序不是依各姓氏人口實際排列,而是因為讀來順口,易學好記。《百家姓》與《三字經》、《千字文》並稱「三百千」,是
不詳
南朝梁武帝時期(502 ‧549 年),員外散騎侍郎周興嗣奉皇命從王羲之書法中選取1000個字,編纂成文,是為《千字文》。文中1000字本來不得有所重複,但周興嗣在編纂文章時,卻重複了一個「潔」字(潔、e為同義異體字)。因此,《千字文》實際
車萬育
詩詞和對聯是中國古代重要的文學形式,兩千多年來一直薪火相傳,至今仍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在古代,自私塾的幼童起,就開始這種文學修養的訓練,對聲調、音律、格律等都有嚴格的要求。因此,一些聲律方面的著作也應運而生,而其中清朝康熙年間車萬育所作的[1
不詳
《增廣賢文》為中國古代兒童啟蒙書目。又名《昔時賢文》、《古今賢文》。書名最早見之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戲曲《牡丹亭》,據此可推知此書最遲寫成於萬曆年間。後來,經過明、清兩代文人的不斷增補,才改成現在這個模樣,稱《增廣昔時賢文》,通稱《增廣賢文》。
不詳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五百多年的詩歌311篇,又稱《詩三百》。先秦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詩歌的源流。
不詳
中國古代記載典禮儀節的書。簡稱《禮》,亦稱《禮經》、《士禮》。《儀禮》是記載古代禮儀制度的著作,與《周禮》、《禮記》合稱「三禮」。《儀禮》文字艱澀,內容枯燥,治史者對它望而生畏。但本書是「三禮」中成書較早的一部,據考古材料及古文獻所知,商、